醫療常識★【好書推薦】《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揭秘!異常的吞嚥是造成牙周疾病的關鍵原因

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揭秘!異常的吞嚥是造成牙周疾病的關鍵原因

老化使顎骨狹窄,接著,使牙齒排列變得凌亂,舌頭活動的口腔空間變得狹小,導致說話時大舌頭,吞嚥時對牙齒的推力增加,甚至整個舌頭被迫往咽喉移動,增加打鼾的機會。如果沒有給舌頭足夠的活動空間,最後將推垮所有牙齒,後果十分嚴重。

 【好書推薦】《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揭秘!異常的吞嚥是造成牙周疾病的關鍵原因

正常的吞嚥動作是舌頭輕輕往上頂著上顎,牙齒輕輕咬著,然後將食物細嚼慢嚥,混合唾液,變成軟性食糜,輕輕往咽喉移動,啟動吞嚥反射,自然將食糜吞下。

食物只有變成軟性的食糜時才容易吞嚥,如果沒有確實咀嚼食物,成塊的食物就需要舌頭費勁地推入咽喉,吞嚥動作就會變得異常。時間久了,吞嚥異常對牙齒產生的異常推力就導致牙齒動搖,不僅牙周疾病容易惡化,連人工植牙也會受不了舌頭的推力。

有研究指出,舌頭對牙齒的推力超過五百公克,相當於半公斤的力量,而每天吞嚥在兩千次上下,每次推力超過○‧五秒,等於舌頭在每天將近二十分鐘的吞嚥時間中,對牙齒施予加起來超過一千公斤的推力。

各位試著用拳頭搥門,每天兩千次,每次半公斤,門受得了嗎?吞嚥異常使舌頭對牙齒的不當推力,比滴水穿石的力量還要大上百倍、千倍。異常的吞嚥是牙齒產生牙周疾病的關鍵原因,只是大家看不到、聽不見,所以未加以重視。

以上門牙為例,吞嚥異常,舌頭對牙齒的異常推力使上門牙愈推愈暴牙。同時下嘴唇下方的頦肌會反推下門牙,結果下門牙愈來愈往內倒,甚至齒列凌亂。當門牙內倒後,下嘴唇會對已經暴出的上門牙產生往上、往外的推力,加重暴牙的結果。

門牙位置移動後,下巴後縮,咬合高度變短,舌頭活動空間不足,愈往咽喉移動,打鼾愈嚴重,同時彎腰駝背也愈嚴重,最後的下場當然是門牙掉光光。國字臉與頸椎壓迫吞嚥異常時還會出現兩個動作,一個是牙齒重重咬一下,同時很有禮貌地點個頭。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卻是國字臉與頸椎壓迫增加的關鍵。吞嚥動作一天兩千次,甚至睡覺時間也要吞口水、有禮貌地點頭,這樣持續不斷地用力,不僅讓臉型改變,同時也導致牙齒產生每天兩千次比咀嚼還要用力的咬合力量。

想改善要從大量咀嚼與正常吞嚥練習開始,協助顎骨擴開,再透過吞嚥練習,慢慢改善,也可以透過不拔牙的顎骨擴開功能性矯正。

 

練習正常吞嚥

請大家準備一杯開水與一面鏡子,準備好後,面對鏡子喝一口水,記得,喝水的時候,用眼睛注意看看自己嘴唇周圍臉部的表情,是否出現抿一下嘴唇的動作?用耳朵注意聽水吞下喉嚨時,是否出現水通過的「咕嚕」聲音?牙齒是否會重咬一下?是否會點頭?

 【好書推薦】《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揭秘!異常的吞嚥是造成牙周疾病的關鍵原因

請大家再含一口開水,嘴巴微張,慢慢將舌頭往上移動,一直到碰觸不到上門牙為止,確定沒有碰觸到上門牙之後,開始慢慢將這口水吞嚥下去,很困難對不對?請大家不要用力,輕輕將這口水吞下就可以了,特別是上下排牙齒輕輕咬一下就好,從鏡子裡面注意,嘴唇和周圍肌肉是不會用力的。

聽水吞下喉嚨時的「咕嚕」聲,如果變小了,就代表吞嚥方式是正確。因為異常吞嚥不僅費力,而且會將口腔中的空氣一起吞到肚子裡。每天把空氣吞到肚子裡兩千次,腸胃怎麼可能不會脹氣?吃再多藥也改善不了症狀。

 

本文節錄:【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一書

【好書推薦】《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揭秘!異常的吞嚥是造成牙周疾病的關鍵原因

作者/趙哲暘

 

在花蓮出生、臺北長大,父親是嚴謹和善的醫師,母親是慈眉善目的慈濟委員。父母親的身教與言教對其人生與診療工作的影響十分深遠。雖然長期工作繁重,但只要有機會照顧病人,總是用盡全力改善病人的口腔健康;更期許自己行有餘力能發揮所長去幫助更多人。曾因親身體會甲狀腺亢進的不適,決定將多年行醫經驗與研究所得集結成冊,以期推廣強調不管社會如何進步,醫療終將回歸以人為本的方式。

 

學經歷:

  • 仁祥牙醫診所、氧樂多牙醫診所院長,牙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師、前慈濟臺北分院主治醫師
  •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畢業
  •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植牙進修
  • 日本新潟齒科再生醫學會植牙課程進修
  •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植牙美學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植牙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會員、臺灣口腔矯正學會會員、遠絡醫學會指導醫師、睡眠醫學會會員、能量醫學會會員、慈濟人醫會醫師

 

著有《牙齒有毛病,身體一定出問題》、《顧好牙齒,讓孩子不生病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整理 資料來源/蕭捷健醫師 從保留肌肉的角度來看減重的熱量規劃!到底要吃多少蛋白質才不會掉肌肉?研究指出,取決於想要減重的速度來決定!我們都希望減少脂肪,增加肌肉量,至少在減重的時候維持肌肉不掉。理論上,每燃燒7700卡,我們可以瘦下1公斤。你可以用計算卡路里的方...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些大腸癌症狀竟無聲無息!門診就有一名63歲女性,近幾個星期來,只要一爬樓梯或運動時就明顯感覺到自己體力變差,不但容易累,還有頭暈的感覺,還被朋友說她臉色蒼白,讓她心生警愓就醫,檢查發現為缺鐵性貧血,醫師仔細查找禍首,這才進一步發現升結腸處有1公分腫瘤,切片檢驗證實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台灣COVID-19疫苗第3劑追加劑接種率已突破4成,朝5成邁進。究竟追加劑的效果如何呢?林口長庚醫院發表台灣第1份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總計招募340位受試者,發現不論是使用哪種廠牌的疫苗當追加劑,皆可有效提升受試者體內抗體生成效果,也更能有效對...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期間,各國醫療量能成關注焦點,然醫療挑戰在疫情前早醞釀。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我國將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預估醫療支出增加、醫療量能緊繃,為緩解此狀況,政府將提高預防、早期診斷及健康維護的比重,未來醫療發展方向將從疾病治療走向疾病預防。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