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科技新報】伊波拉病毒,是否真的無藥可醫?

【科技新報】伊波拉病毒,是否真的無藥可醫?

有新世紀黑死病之稱的伊波拉病毒,繼今年二月於西非爆發後,截至目前已奪走 932 條人命,原本傳染範圍僅限於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 3 國,卻因染病的賴比瑞亞官員赴國外開會,將病毒傳至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奈及利亞,使整個狀況雪上加霜,短時間內恐無法進行有效的疫情控制。

染上伊波拉病毒的人目前無藥可醫,醫生只能隔離病患,並盡可能找到曾與病患接觸的潛在感染者;疫情肆虐的地區幾乎已陷入混亂中,甚至危及整個國家的安全性,許多國際救助團體都紛紛撤離疫區。謠言四起,當地的報紙要求民眾「燒毀所有的屍體」;奈及利亞的一位牧師聲稱能治癒伊波拉患者,讓奈及利亞政府下令不得傳播這類不實的言論,否則將面臨牢獄之災。

【科技新報】伊波拉病毒,是否真的無藥可醫?

♦伊波拉歷年感染與死亡人數。(圖片來源:AJ Cann CC BY 2.0)

 

伊波拉病毒藥物研發困難重重

醫療科技是唯一能阻止這波病毒災難的方法,但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卻充滿挑戰性,它不像細菌感染的疾病,容易找到攻擊的目標,例如瞄準細菌製造出的作用蛋白,另外病毒的突變太快,今天研發的疫苗隔沒多久就失效了,疫苗生命太短,無法應付下一波的疫情爆發。目前所知伊波拉病毒有五個已知品種,能提供病毒更多突變的空間。

更重要的是,這種極度危險的病毒必須要在具有四級生物安全研究水準(biosafety level 4)的實驗室進行處理,它屬於最高級別的防護實驗室,專門處理目前仍未出現疫苗或治療方法的病原體,除了伊波拉外,目前還「收治」天花、剛果出血熱、馬爾堡病毒等「頑劣份子」。實驗室維護成本過高加上難以控管,都是阻礙疫苗研發的原因。

除了安全性問題,必須顧慮到醫療倫理。一般的藥物研發必須通過層層把關,每一階段都必須證實有一定的藥效,並且對人體具有安全性,才能進入下一階段。平均來說,新藥研發需費時十年以上,經過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並耗費數億美元,但還不保證一定能成功,成功機率為 1/10000。但在這個緊急時刻,若按部就班照規矩來將緩不濟急,可是貿然將還未證實藥效的藥物用在人體身上,將引發醫療倫理爭議,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在下週召集專家,針對目前或許可以試一試的新藥,討論如何有規範的使用。目前正在研發的藥物有四項:

【科技新報】伊波拉病毒,是否真的無藥可醫?

以上藥物要進入到治療清單中,都還有不少的路要走。一些實驗性質的治療方式應運而生,如在賴比瑞亞協助抗疫的美國醫師布蘭特利,在感染伊波拉病毒九天後,注射由聖迭戈生物科技公司(Mapp Biopharmaceuticals)仍在研發階段的血清,目前病情逐漸好轉;另外有病患接受存活者的血液,希望以血漿中存在的抗體抵禦病毒攻擊。

 

大規模跨國傳染可能性低

雖然伊波拉病毒來的又猛又急,但以體液接觸做為主要傳染途徑,降低病毒大規模擴散的機率。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伊波拉病毒專家克努斯特(Barbara Knust)向《金融時報》表示:「醫院設備太差加上資源缺乏是伊波拉病毒爆發的關鍵,當地的醫療人員缺乏手套,感染者的家人沒有自來水可洗手。」

【科技新報】伊波拉病毒,是否真的無藥可醫?

(圖片來源:Global Panorama CC BY 2.0)

在 1976 年發現伊波拉病毒的科學家皮歐特(Peter Piot)也指出:「西非以外的地區不可能爆發大規模疫情,若你搭地鐵時,就算鄰座是感染患者也不必擔心,只要他別吐在你身上。」

但在這段令人難熬的期間,醫生必須繼續隔離病患,而製藥公司則必須確認目前所研發的治療方式或疫苗是否值得繼續投入,唯有如此才能為這些受苦的國家帶來一線治癒的希望。

 

(首圖來源:Army Medicine CC BY 2.0)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為台灣癌症病友尋找用永續資源當後盾!身為癌症病友家屬的立法委員余天今(5)日攜手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共同舉辦記者會,呼籲政府仿效英國,盡速設立台灣癌症藥品基金(CDF),支持病友勇敢抗癌,並確保健保資源永續。余天表示,台灣推行健保的目的是希望國人「病得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進入5月後,本土疫情急速升溫,短短一周就從破萬例竄高到破3萬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3010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0035例本土個案及71例境外移入(3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是單...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單日又5死!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新增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皆屬重度感染個案與具慢性病史;確診日介於今年4月24日至4月29日,死亡日期介於4月26日至4月29日。其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20多歲男性,本身長期臥床使用呼...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快篩陽=確診」中央決定做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5)日下午正式公布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病例定義,新增確定病例條件: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對象使用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篩試劑檢測陽性,且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不用再外出做PCR了。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