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把「玉米鬚」能治50多種病,堪稱仙藥啊!

一把「玉米鬚」能治50多種病,堪稱仙藥啊!
以下圖片/來源
相信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愛吃玉米,不過肯定有很多人不知道玉米鬚神奇功效。那麼,玉米鬚到底有哪些藥理作用呢?我國的醫學認為,玉米鬚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等作用!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玉米鬚的神奇功效吧!

 

一把「玉米鬚」能治50多種病,堪稱仙藥啊!

 

玉米鬚為禾本科玉蜀黍屬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頭。玉蜀黍一年生草本,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收穫玉米時採收,曬乾或烘乾。玉米鬚常集結成疏鬆團簇,花柱線狀或須狀,完整者長至30厘米,直徑0.5毫米,淡綠色、黃綠色至棕紅色,有光澤,略透明,柱頭2裂,叉開,質柔軟,氣無,味淡。以柔軟、有光澤者為佳。

祖國醫學認為,玉米鬚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性膽囊炎、膽道結石和高血壓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玉米鬚含大量硝酸鉀、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種揮發性生物鹼。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等作用。故以本品為主藥所組成之驗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廣泛……

 

玉米鬚主要化學成份】

含脂肪油2.5%、揮髮油0.12%,樹膠樣物質3.8%、樹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鹼0.05%。還含隱黃素、維生素C、泛酸,肌醇,維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蘋果酸、枸椽酸,酒石酸,草酸等。此外,還含大量硝酸鉀,a-生育醌。

一把「玉米鬚」能治50多種病,堪稱仙藥啊!

 

【玉米鬚主要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降壓作用  3.利膽作用  4.降血糖作用  5.其他作用

【製藥膳,可治多種疾病】

1、肝硬化:玉米鬚,東瓜子,赤小豆,煎湯。

2、高血壓、頭昏腦漲:玉米鬚50g,菊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

一把「玉米鬚」能治50多種病,堪稱仙藥啊!


3、眩暈:玉米鬚50g,煎湯代茶,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4、齒齦出血:玉米鬚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作數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5、咳嗽:玉米鬚30g,陳皮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6、咯血:玉米鬚50g,冰糖5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7、鼻衄、吐血:玉米鬚、香蕉皮各30g,山梔子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8、特發性水腫: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腫。玉米鬚50g,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可連飲服1個月。

9、黃疸(黃疸性肝炎):玉米鬚30g,茵陳蒿2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7天為1個療程。

10、膽囊炎:玉米鬚30g,茵陳蒿20g、蒲公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一把「玉米鬚」能治50多種病,堪稱仙藥啊!


11、糖尿病口渴、多飲、多尿:玉米鬚50g,新鮮蕹菜150g,以清水適量煎湯去渣取汁。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內服。

12、腎炎水腫尿少:玉米鬚50g,黃精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13、膀胱炎、小便黃赤:玉米鬚50g,車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4、尿少、尿頻、尿急、尿道灼熱疼痛:玉米鬚、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飲。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15、尿血:玉米鬚50g,白茅根18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5天為1個療程。

16、產後腹痛:玉米鬚50g,水浸20分鐘,後水煎取汁。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服時可每次加入紅糖20g。治婦女產後小腹攣痛,服後痛止,且乳汁增多。


一把「玉米鬚」能治50多種病,堪稱仙藥啊!

編後語:農民在收穫玉米時,大多把玉米鬚扔掉,其實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藥。最早藥用記載見於1476年的《滇南木草》,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中國藥典》1977年收載。為《中華人 ​​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材標準》1985版(一部)收錄的常用藥材品種。

 

 

文/來源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2020年即將結束,是否曾算過這1年來花了多少時間在追蹤別人的社群媒體?每天拿起手機第1件事就是看親友的IG、FB?害怕自己錯失或遺漏參與他們的生活?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社會與個人關係期刊》的研究指出,「擔心別人在開心的時候你不在場」的這種社交焦慮症,又稱為「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許多台灣年輕女性的噩夢,也是常見的婦女疾病之一,主要症狀為月經不規則、雄性激素分泌異常導致青春痘、毛髮增生等;其中,最讓患者感到困擾的就是「肥胖」的問題,新陳代謝科專門診所黃維人醫師指出,由於患者體內細胞脂肪過量飽和,以及肥胖導致的慢性發炎,使胰臟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3歲的余小姐自10年前開始經常覺得疲累、皮膚搔癢、視力模糊,輾轉流連於各科求診,仍反覆發作,甚至疲倦到無法工作,進行骨髓切片後才確診為血小板增多症,且骨髓也有纖維化的跡象,沒想到第2次骨髓切片檢查時,骨髓早已嚴重纖維化,腫大脾臟甚至壓迫到周遭器官,更嚴重者還會轉型為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近來頻頻傳出名醫代言非法藥品的消息,宣稱可以快速治療耳鳴,貼文遭到不少網友檢舉,經查證發現是照片盜用事件。耳鳴困擾著許多人,是需要長時間治療的病症,不肖商人憑藉醫師是耳鼻喉科權威的名氣,抓準民眾想快速治好耳鳴的期待,大肆進行宣傳,吸引消費者上鉤。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