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再肩頸卡卡 中醫「針」有效

不再肩頸卡卡 中醫「針」有效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64歲羅姓女患者去年2月車禍導致頭頸部外傷,核磁共振證實多節頸椎椎間盤突出,持續復健九個多月,雖然頸部疼痛有所減輕,但關節活動度受限,頸部無法左右轉,必須連同上半身一起轉向;同時也常發生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及記憶力退化情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睡眠。

透過針灸治療  頭轉左右都輕鬆

去年11月經友人介紹至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門診求診。患者接受第一次針灸治療後頸部即可以小幅度左右轉動,疼痛感也減輕許多,歷經約半年時間,每周固定兩次針灸及配合藥物治療,不但頸部疼痛已改善,睡眠品質也穩定。現在向左看、向右轉都不是問題了,讓患者恢復到受傷前的生活品質。

女性家務繁重太操勞  全身常見硬梆梆

童綜合醫院中醫科蘇永玄醫師表示,除了外傷導致的肩頸問題外,大多數到門診治療肩頸痠痛問題的患者,都是因為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等因素所引起;尤其以女性居多,因為舉凡烹煮、洗衣、打掃等動作,皆為長時間不斷重複相同動作或維持固定動作,無一不使用到肩頸的肌群,長時間下來,乳酸及發炎物質會堆積,身體自然會覺得酸、痛、脹、麻,時而感到無力。

經絡全身通 一處阻塞全身痛

從經絡的角度來看,肩頸與頭面部的經絡是有相關的,因此當肩頸痠痛阻礙了經絡的正常運行,也可能出現頭痛頭暈、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出現耳鳴耳塞、顏面抽痛等症狀,進而影響生活及睡眠品質。

蘇永玄醫師指出,在門診另一個經常被詢問的問題為「手麻是不是壓到神經了」;其實上臂麻痛不一定是單純頸椎問題引起,還有肩胛骨周圍的肌群(如大家熟知的膏肓)也可能造成手麻痛,甚至胸部肌群等部位因各種原因導致氣血瘀滯,進而影響經絡的運行也一樣會造成手痠麻痛的症狀。

針灸治療為主  藥膳補帖為輔

所謂「久病必有瘀」,長時間肩頸肌肉緊繃痠痛的民眾可在其患處觸摸到筋結,這是一種肌肉缺乏彈性、不正常收縮的現象,這類筋結可視為氣滯血瘀的一種;因此活血化瘀藥物的調理是有其必要,如乳香、沒藥、紅花、丹參,薑黃。倘若阻滯了經絡的運行造成上臂痠麻痛,可酌加伸筋草、絲瓜絡、威靈仙、木瓜、 桑枝等,幫助舒經活絡。

除此之外,建議還可配合物理性治療,如熱敷、電療、刮痧、拔罐或針灸,整體治療效果會更好。針灸可局部取穴,如風池風府、華陀夾脊、肩井、大椎等;或配合遠端取穴可用陽陵泉、後溪、中渚、曲池、合谷等穴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9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3)日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確認,台灣第10例個案武漢肺炎(COVID-19),三次採檢都沒有病毒,確認身體痊癒解除隔離。第10例個案除了藉由錄音感謝防疫人員外,也透露全家變成全民公敵。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提醒,社會風氣不應引發對立,只有讓疑似病例願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70歲的陳伯伯有中風病史,過去2年來經常為吞嚥困難所苦,今年過年時症狀突然加劇,不僅容易嗆到,食物吃下去沒多久便吐了出來。赴急診經X光檢查後發現有肺炎表現,但因症狀不典型,而進一步以胃鏡檢查,發現原來是有塊杏鮑菇卡在食道中,確診為食道弛緩不能症併吸入性肺炎,將其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出院的心情,那我會這麼說:「我不勇敢誰幫你堅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3日宣布,國內第10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臨床症狀改善、三套採檢皆呈現陰性,目前恢復狀況良好,經由專家會議評估後,最快今日可解除隔離限制,可望於近日內出院。 錄音檔提供指揮中心 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與其一窩蜂搶購口罩,正確的洗手時機和步驟,是預防傳染病(病菌、病毒)最簡單、有效又經濟的方法。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冠狀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和傷寒等呼吸道症狀和感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