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老伯吞嚥困難 杏鮑菇卡食道惹出吸入性肺炎

中風老伯吞嚥困難 杏鮑菇卡食道惹出吸入性肺炎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70歲的陳伯伯有中風病史,過去2年來經常為吞嚥困難所苦,今年過年時症狀突然加劇,不僅容易嗆到,食物吃下去沒多久便吐了出來。赴急診經X光檢查後發現有肺炎表現,但因症狀不典型,而進一步以胃鏡檢查,發現原來是有塊杏鮑菇卡在食道中,確診為食道弛緩不能症併吸入性肺炎,將其夾出後,以抗生素治療肺炎,並先暫時以鼻胃管進食。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建文表示,陳伯伯有腦中風病史,2年前因吞嚥困難就診,當時研判已傷及吞嚥神經,故安排至復健科進行吞嚥訓練,但因為沒有持續復健,持續受吞嚥困難所苦而爆瘦20幾公斤,直到過年與家人團圓時,發現症狀惡化才緊急送醫。

 

到院後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其X光影像相較2年前變得更加模糊,但患者的臨床表現卻與典型中風患者不同,若因中風致使吞嚥、咀嚼神經受損,恐怕連食物都無法吞下去,故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並會診肝膽腸胃科醫師進行胃鏡檢查,發現食道和胃交界處呈現鳥嘴狀,以致於食道內充滿食物殘渣。

 

但更另令人訝異的是,醫師竟然從食道末端夾出體型完整,大小約3公分的杏鮑菇,研判是造成嘔吐的主因,緊急取出後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暫時以鼻胃管進食。

 

黃建文介紹,食道弛緩不能症發生原因不明,通常每20萬人僅有約1至2人罹患,當患者的下食道括約肌持續性收縮、無法放鬆,就會出現漸進式吞嚥困難,並伴隨胸痛、嘔吐、胃酸逆流、營養不良等症狀,通常從有症狀到確診約需2年左右。

 

此外,吸入性肺炎常見於較年長的患者,是因外物或液體吸入肺部後所致,因患者吞嚥功能障礙,將口咽部的分泌物反覆吸入肺裡,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未能及時治療,恐出現肋膜積水或膿胸的情形。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也指出,吞嚥復健主要目的是為提升病人吞嚥進食能力,協助病人找到適合的代償進食方式,以減少吸入性肺炎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並逐漸恢復用口進食。吞嚥障礙的治療包括直接和間接的訓練方式,前者為將食物放入口中,在吞嚥時加強特定的行為與動作控制,並同時評估是否要改變食物質地;後者則是利用運動改善神經肌肉運動控制,如口腔肌肉運動或以溫度刺激提高吞嚥反射的敏感度。

 

黃建文提醒,有吞嚥困難問題的年長者,千萬不可輕忽症狀,除了找出原因外,更要配合醫囑積極治療,這類型患者在食物的選擇和處理上應特別留意,才能維護患者及照護者的生活品質。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耳朵長這樣,被嘲笑是難免的」!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大一學生劉欣是去年總統教育獎的得主,曾經拿過亞洲青年擊劍錦標賽青少年女子銳劍的銅牌,由於右側小耳症,從小備受嘲笑,但她總是輕描淡寫地自我解嘲。財團法人羅慧夫基金會6月3日舉辦「《迎面闖關》新書發表記者會」,書中收錄了包括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歷經搶救五天,仍然不治,酒駕肇事受害者台大醫師曾御慈在6月2日晚間死亡,家人決定遺愛人間,捐出她的心、肝、肺、腎、皮膚、眼角膜、骨骼等器官組織,已有6名病患受惠。(照片來源/取自網路)曾御慈醫師是在5月28日晚間10點多,回土城住家途中,遭一名酒駕男子開車追撞,傷勢嚴重,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端午節即將登場,粽子是應景必備食物,但小心一顆肉粽相當於一個便當的熱量,太多高油、高鹽、低纖維的粽子塞進胃裡,恐怕讓肚子添上一整層肥油!專家建議,粽子一天吃一顆應應景就夠,或者可選用黑糯米取代糯米,自製膳食纖維高的粽子,提高營養價值。粽子依台灣各地區特色,分為南部粽、北部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據台北市衛生局去年接獲高達418件食品、藥物、化粧品及瘦身美容等消費爭議申訴案件,其中以食品類高佔6成,其次為瘦身美容佔2成5;該局提醒,消費者遇有爭議可別吃悶虧,透過消費申訴管道,可促使業者主動與消費者協商,爭取到消費者應有的權益!台北市衛生局去年接獲的418件申訴案件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