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專攻西洋劍 小耳症女生獲總統教育獎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耳朵長這樣,被嘲笑是難免的」!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大一學生劉欣是去年總統教育獎的得主,曾經拿過亞洲青年擊劍錦標賽青少年女子銳劍的銅牌,由於右側小耳症,從小備受嘲笑,但她總是輕描淡寫地自我解嘲。

財團法人羅慧夫基金會6月3日舉辦「《迎面闖關》新書發表記者會」,書中收錄了包括劉欣在內8名顱顏患者的故事,詳述這群病友接受自我、勇敢追夢、創造精彩人生的過程。

羅慧夫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指出,台灣顱顏醫療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手術後顱顏患者的外表幾乎可與一般人無異,但,這些顱顏患者在成長過程中,仍然不時遭遇到「異於常人」的對待。

例如小病友到了一個學校、社會等新環境時,想要融入團體生活,常因與眾不同的外觀或語言,而面臨另眼看待,甚至嘲弄,常讓病友們難以建立自。

為了激勵國內顱顏患者勇於面對人生挑戰,羅慧夫基金會籌寫《迎面闖關-闖過關卡,缺陷就不再是缺陷》一書,在新書發表會上,共有四人出席,公開分享自身挫折經歷。

劉欣是原住民,六年前,在媽媽建議下,報考台東體中國中部,免付學雜費和住宿費,可減輕家中負擔。進入體中後,她選擇專攻西洋劍,進步神速,一路征戰國內外大小比賽。

儘管外型怪異,經常被嘲笑,但她視為人生闖關,在完成了外耳重建手術後,她更有自信,常與其他小耳症患者分享自身經歷。正因她勇於接受人生挑戰,成為了2012年總統教育獎得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735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明(27)日3級警戒結束,全國降至2級警戒有限度解封,大家開始要逐漸恢復進到公司上班,但大部分人都還沒有打疫苗,對病毒仍然非常恐懼,心理調適就非常重要。三總精神醫學部主任醫師葉啟斌提醒,先觀察自己是不是擔心到身體不舒服,工作團隊要有互相支持同理心,公司主管也要給予員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偶爾覺得生殖器附近有點腫痛,但不以為意,一週後突然身體感到非常虛弱無力,生殖器鼠蹊部越來越腫痛,到急診時,心跳快速、血壓較弱,有敗血症休克併發急性腎衰竭跡象,後經會診及檢查經診斷是罹患佛尼爾氏壞死症(Fournier's gangrene)...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於防疫期間做好全防護,抗疫也要防癌,呼籲有菸檳習慣的人拒絕使用檳榔、菸品外,符合口腔癌篩檢資格尚未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者,記得於疫情緩和後,要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早期檢查 揪出病變 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

閱讀詳情 »

2021.07.25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25日為止,已經有786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