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不是內心真的這麼堅強!地震痛失家人卻異常平靜,小心是_____作祟,你應該這樣做!

不是內心真的這麼堅強!地震痛失家人卻異常平靜,小心是_____作祟,你應該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前的南台大地震發生後,也震碎了許多家庭,救援與復原清理工作持續進行,災區不再滿目瘡痍,許多事物都須漸漸回到常軌,而媒體與社會關注也將隨之散去,但災民內心的恐懼可能短時間內將揮之不去,甚至正要開始攀高而已。

災後心理創傷:無法集中注意力、失眠

大地震結束後,零星的餘震不斷,草屯療養院沈政男醫師表示,經歷過震災恐怖景象的災民,容易因此產生焦慮症狀。擔心再次發生災難,對任何聲響、晃動與地震訊息容易繃緊神經、過度焦慮,也因此靜不下來,無法集中注意力,感到疲憊、肌肉酸痛,甚至失眠等。

沈醫師進一步表示,這次震災造成許多家庭破碎,一位受重傷的倖存災民接受手術後醒來,面對家人死去,只有自己獨活的景象,表現得異常平靜,但這並不代表其內心真的這麼堅強。有些人在經歷鉅變,遭受重大災難心理創傷後,會暫時產生麻木的感覺,直到面對現實生活時,才開始錐心之痛,有些甚至延遲至災後數月才開始產生創傷症狀。

找尋情緒抒發口 避免衍生憂鬱、自殺風險

另外,在重建過程,災民仍不可避免地須一再碰觸及回憶起當時地震的慘狀,會產生厭煩及逃避心理,刻意避免任何可能引發創傷記憶的訊息。沈政男說,適度的逃避是人的自我保護本能,但若是創傷情緒一直得不到紓解,長期下來仍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沈醫師也呼籲,若創傷症狀持續不退,甚至已經影響日常生活,最好尋求精神醫療的協助,接受心理諮商,緩解心理創傷症狀。縱使當下未有災後創傷症狀產生,也應持續追蹤觀察,留意後續心理反應。面對親人逝去及家園毀滅,須注意是否產生沮喪、憂鬱、自責或愧疚情緒,避免衍生憂鬱症及自殺風險。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全球老年人口的增長,台灣也不能倖免,其人口老化的速度,更是大舉超越他國,形成老年尿布比嬰兒尿布還多的困境,除了未來社會須擔心的扶養問題之外,另一項棘手的問題,無疑就是失智症,根據統計指出,台灣失智症人口占全台5~6%,約十四萬人,每年的照護費用,多達五十萬元,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肺炎及流感是秋冬季節最容易引起感染的疾病,因此,為避免65歲以上長者受到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威脅,台南市衛生局提醒,可與公費流感疫苗同時接種,且建議施打左流(流感疫苗)右肺(肺炎鏈球菌疫苗),才可增強接種效益。 另外,自10月起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提供65歲以上老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資料指出,在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約有13萬人罹患失智症,平均每20人中就有1人,且隨著高齡化社會的興起,未來將會有更多失智症患者出現,但日前英國有項最新研究指出,人類大腦中的特地區域,會最先出現阿茲海默症和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的徵兆,有助於幫助醫師即...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可別逃避治療,當心癌症快速惡化!台中一名五十八歲的許姓男子,於今年六月確診罹患口腔癌初期,雖初期配合醫院治療,不料九月追蹤時又發現腫瘤復發,須再手術,但男子因害怕口腔癌手術會使得顏面受損與變形,遂逃避治療,至十一月,癌細胞竟大舉擴散,轉移至周邊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