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年女適度運動 卡健康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與不運動、少運動女性相比,中年女性一星期運動兩、三次,出現心臟病、中風、血栓風險就會降低兩成左右。不過研究也發現,中年女性運動次數若更頻繁,心臟病、中風、血栓風險並不會因此降得更低。

上述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所出版的「循環」醫學期刊(Circulation)。

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如果一星期進行兩、三次激烈運動,運動時有流汗,或心跳速率稍微快一點,罹患心臟病、中風或產生血栓機率就會比運動次數較少,或沒運動者減少約百分之二十。

但對於很活躍的女性來說,少有證據證明運動次數變得頻繁可讓心臟病、中風、血栓風險進一步下降。

研究當中,可以降低疾病風險的運動包括健走、騎腳踏車與園藝活動。

中年女適度運動 卡健康

圖:資料圖庫

 

研究首席作者英國牛津大學運動流行病學專家米蘭達‧阿姆斯壯建議,從研究結果來看,不運動、少運動中年女性應該嘗試規律做點運動,不過如果是想預防心臟病、中風、血栓等疾病,那就不需要運動太多、運動太頻繁,只要適度規律運動即可,運動過於頻繁,對身體的好處似乎很有限。

研究人員分析一九九六年到二○○一年進行的「百萬女性研究」數據,研究含括一百一十萬名英國女性,這些人參與研究時都沒有癌症、心臟病、中風、血栓或糖尿病病史,當時平均年齡為五十六歲。

研究剛開始時,這些女性必須提供平常運動頻率、運動強度等資訊,研究三年後,再提供一次資訊。研究人員取得這些資料後,比對其住院醫療紀錄、死亡紀錄,研究平均追蹤九年,進而得到上述結論。

 

 


本文出處: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index.php?FID=10&CID=263208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急性心肌梗塞每延誤30分鐘,死亡率立即提高7.5%,部分病患在就醫或轉院過程中,就可能心臟停止回天乏術。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強調,一旦發現自己有心痛、胸痛、胸悶,同時伴隨氣喘與冒冷汗,一定要撥打「119」,由救護車確認心電圖,直接送到可處置醫院,千萬不要自行就醫,反而可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成大醫院日前舉辦「器捐傳愛、環台接力」器官捐贈宣導活動,活動正逢暑假開始,有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來聽什麼是器捐,上了一課珍貴的生命教育。一名在台南成大醫院擔任志工的叢爸爸,去年2歲兒因病過世,他捐出小孩的一對眼角膜,叢爸爸表示:「小朋友過世後把時間還給我,讓我有時間繼續幫...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網路上流傳著各式各樣的懷孕禁忌,最常見的類型包括吃了哪些食物、做哪些事情會對胎兒造成傷害等,時常讓孕婦感到困惑又害怕。到底哪些說法是真的,哪些只是謠言呢? 禁忌1:懷孕中後期睡覺沒靠左側躺會造成胎兒死亡?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傅佩德表示,會建議在懷孕中後期採用左側臥姿,是因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