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年婦女手麻 不可不慎!

近日一位保母照顧六個月大女嬰,因一時手麻無力失手,女嬰從近一公尺高摔落鋪有軟墊的地面,送醫六天不治;復健科醫師提醒,中年婦女的手麻,其實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尤其是最近年關將近,家庭主婦忙著大掃除、辦年貨,手麻無力的狀況更是常見,臨床病例就比平常多三、四成。

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頌凱表示,中年婦女的手麻,常見的原因包括了腕隧道症候群、頸椎神經壓迫、週邊神經病變、還有因為肌腱炎所導致的麻痺無力;而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應該是腕隧道症候群。

林頌凱醫師指出,當手腕過度使用,尤其是有太多彎曲動作,或者是常在震動環境中工作的人,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高危險群,這包括中老年的家庭主婦、懷孕後期的孕婦、作業員、電腦族、建築工、木工、牙醫師等等;喜歡騎自行車的車友,還有糖尿病患者也都是好發族群。

腕隧道症候群一開始可能只是早上剛起床時覺得手會僵硬,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出現脹脹、麻麻、刺刺的感覺,嚴重時會出現麻痺、灼熱、還有無力感;林頌凱醫師說,所出現的症狀常常在睡覺睡到半夜,或者是剛睡醒的時候最明顯,很多患者會半夜醒來「甩手」,才能繼續睡覺。

林醫師指出,有些人可能騎個摩托車、做個家事就開始手麻,更嚴重的是連靜止不動,手掌都是麻麻的;如果出現手部肌肉萎縮,拿東西會無力,就會不小心打破杯子或盤子時,這就是屬於嚴重的病例,務必要積極治療。

林頌凱醫師強調,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以保養為主,藥物的效果並不明顯;首要就是應減少手腕部位的過度使用,並且應從工作環境的設置(例如滑鼠、鍵盤)和工具的選擇作徹底調整,而且可配戴專用的副木,主要是睡覺的時候穿戴(因為白天還要正常工作),大部分的患者都可以有明顯的改善。

如果患者經過三個月保守治療無效,肌電圖檢查發現神經被壓迫的情形很嚴重,而且手部的肌肉已經出現無力、萎縮的現象時,就要考慮手術治療;林醫師提醒,手術後恢復的時間長短在於之後的保養,如果沒有從工作或運動的方式作調整,不但恢復的時間會拉長,而且可能很快就又復發,所以,要多作腕隧道的伸展運動,並且盡量避免任何會導致症狀發生的動作,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2013/02/05

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023

中年婦女手麻 不可不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去年一月Q寶媽因為羊膜膨出且有感染以及宮縮的現象,轉診進入中國附醫安胎病房,產科醫師在安胎過程中給予其產前類固醇以及保護胎兒神經的藥物,同時照會新生兒科做可能早產的準備;因此,出生才23週660公克的Q寶能在出生後的兩個小時黃金時間內快速穩定生命徵象,如今已是矯正年齡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6)日新增4例新冠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訊,4名病患分別來自於印尼與墨西哥,年齡介於20至40歲,都是女性,1名入境前已有疑似症狀。目前匡列接觸者31名,當中16人列居家隔離。 指揮中心指揮官莊人祥表示,第571例、第572例、第573例都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集結眾人之髮,幫助癌友重拾美麗!癌症希望基金會於1日舉辦第六屆《百人捐髮》活動,在台北、高雄兩地同步登場,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完成假髮不容易,非常感謝大家捐出頭髮,幫助癌友度過沒有頭髮的時光,希望未來持續推廣「癌友假髮租借服務」,盼更多因治療而掉髮的癌友多加...

閱讀詳情 »

現代人吃的多,但吃的營養嗎?若以充飢或滿足口腹之慾為目的,長期只愛吃零食、速食或泡麵等所謂的垃圾食物,沒有適時補充其他營養素,當身體吸收不到其他像蛋白質或鈣質等營養素,久而久之可能會產生缺乏症或生理功能失調,如便秘、肥胖或長不高等症狀,因此,選食非常重要,但「選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選呢?現代人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