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容易早逝嗎? 醫師分析原因

乳癌容易早逝嗎? 醫師分析原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北市議員陳玉梅因罹患乳癌,年僅50歲病逝,星座專家薇薇安同樣因乳癌早逝,得年43歲,兩人年紀輕輕都因乳癌結束寶貴性命。乳癌是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天平均有5人因乳癌死亡,罹患乳癌真的容易早逝嗎?

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首位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死亡率第4名,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死亡人數近2000人,相當於每天有26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5位因而失去性命。

罹患乳癌小1歲 死亡率增5%

愈年輕罹患乳癌愈短命嗎?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源清指出,根據文獻資料統計,罹患乳癌的患者中,年齡每下降1歲,增加死亡率達4至5%;不過,隨著醫學分子生物特性進展,以及日新月異的治療方式,不同分類的乳癌有適合的治療藥物,精準個人化治療可大幅降低死亡率,並且提升活存率。

年輕乳癌患者 三陰性、HER2陽性居多

張源清醫師指出,台灣早發性乳癌患者較歐美國家比率高,也就是35歲以前罹患乳癌的族群,這群患者中以罹患三陰性、HER2陽性的乳癌較多,且乳癌細胞較為惡性,加上警覺性不足,一旦確診,也多為晚期。

張源清醫師舉例,以荷爾蒙接受體為陰性、HER2陽性的HER2陽性乳癌為例,目前已有標靶藥物治療,合併化療藥物治療,都能獲得很好的治療成效;而荷爾蒙接受體陰性、HER2陰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則以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

化療藥物安全性高 有藥可降副作用

不過,許多患者聽到化療,就害怕產生掉髮、噁心、嘔吐、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張源清醫師強調,目前化療相當安全,搭配止吐劑、白血球生成劑,可降低副作用的程度,建議患者勇敢接受治療。

乳癌口服化療藥物 延長生命、維持生活品質

針對第4期的乳癌患者,也有口服化療藥物可選擇。張源清醫師認為,晚期乳癌的治療原則,在疾病進展及藥物毒性之間取得平衡,而口服化療藥物具有毒性較低、維持療效、方便使用的優點,患者在家就能接受治療,並延長有意義的生命,可維持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7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科學證實」最有效的肌肉運動大公開! ◎肌肉「缺氧」是疼痛來源! 肌肉的收縮與弛緩放鬆緩和是由運動神經發出命令,在正常情形下,收縮後會順利放鬆。不過,一旦某部位出現疼痛或疲勞症狀,運動神經便無法鎮靜,持續對肌肉發出收縮命令。肌肉便會不斷收縮變硬,壓迫周圍血管,血液循環越來越差。 血液循環不良,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寶寶罹患基因遺傳性疾病,是所有家長最大的惡夢,為何父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與互換後,會導致基因變異?國內頂尖團隊透過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技術破解遺傳之謎,發現DMC1蛋白酵素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有助於研究不孕症、唐氏症、基因缺陷等疾病。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本土案例於24日新增2起,目前感染源不明,因此擴大匡列5000位相關人士,一度造成民心恐慌,指揮官陳時中為此召開3次記者會說明相關案情,安撫民心。今(25)日並無新增案例,但桃園部分企業已公告居家辦公,減少風險,對於是否要提升防疫措施,陳時中回應,目前疫情尚在第一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冬天寒冷,不太流汗,許多人不覺得口渴,就懶得喝水,也不太上廁所,腸胃科門診發現,便秘患者明顯增加,大人小孩都有,其中以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囤積過多糞石,以致排不出來,在急診護理人員協助下,挖出1、2公斤硬便。 便秘已經成為文明病,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指出,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