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人工生殖易有多胞胎 子癇前症、早產率大增

人工生殖易有多胞胎 子癇前症 早產率大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台灣晚婚率高,使得晚生、不孕、需透過人工生殖的人數也相對增加,根據統計指出,人工生殖出生子女數已由87年的2,317位嬰兒增加到101年的5,825位,成長近3倍。但國健署表示,雖然生殖科技能協助許多生育有困難之夫婦完成生兒育女的願望,但人工生殖造成的多胞胎現象,卻會讓母親與嬰兒風險大增,因此呼籲想生要趁早,以免錯過適合生育年齡,增加風險。

努力一年無法懷孕 應盡速就醫檢查

我國102年男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2.0歲、29.7歲;分析102年之生育情形,其中生母初胎年齡為30~34歲者高達40.4%,35~39歲為13.5%,遲育趨勢相當明顯,且人工生殖統計資料顯示,102年接受人工生殖治療者中,35歲以上者佔57.8%。

據國健署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101年的人工生殖治療週期數為16,041個週期,不孕因素為輸卵管因素13.4%、其它女性因素40.8%、男性因素20.0%、多種因素(男女雙方皆有一些問題)21.9%、不明原因3.9%。

所以,國健署邱淑媞署長呼籲已婚夫妻,若發現在未避孕情況下,超過一年仍無法自然懷孕,最好及早就醫,瞭解原因,尤其是年過30的已婚夫妻,更是要把握生育時鐘。

我國胚胎植入數偏高 恐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

雖然我國人工生殖植入週期活產率,己超過先進國家水準,但胚胎植入數卻也相對的偏高,約有31.9%,因此,降低婦女發生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的併發症,在103年2月18日時修正人工生殖機構許可辦法,新增35歲以下一次植入2個以下胚胎達55%之規定,以減少一次胚胎植入數,避免多胞胎之發生。

母親產後出血、胎兒早產 多胞胎風險多

懷孕早期如有多胞胎,可能須進行減胎,其風險包括有3~7%流產機率、早產、出生胎兒體重較輕、早期破水、母體凝血功能不良、感染、敗血症、死亡等;而多胞胎生產的風險,則是產婦較可能發生貧血、高血壓、產後出血、敗血症、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等併發症的機率較單胎生產高。

另外,多胞胎新生兒的早產、低體重及新生兒缺陷或死亡方面機率亦較單胞胎高。因此,邱淑媞署長提醒,在施行人工生殖時,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瞭解實施人工生殖的必要性、方式、成功率、風險及併發症等,並選擇較合適的胚胎植入數,降低多胞胎風險,對於提升婦幼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在國際旅遊裡,造成最多死亡的傳染性疾病是瘧疾,瘧疾這一古老存在的疾病,雖然台灣自1965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列為瘧疾根除地區,然而,每年仍有約20幾例的境外移入個案,主要來源為非洲與東南亞,且多因公務、經商工作而暴露感染。 呈現似感冒症狀 如:發燒、頭...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美國於15日公布第一例女傳男性行為感染茲卡病毒之確診病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茲卡病流行地區,務必遵循「2226」原則進行防護措施,女性無論有無疑似症狀,應延後2個月懷孕,男性如無出現疑似症狀,2個月內應避免性行為或正確使用保險套,若疑似感染,至少6個月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花蓮、台東兩縣人口相加約有56萬,佔全台灣總人口數的2.4%,但是土地面積卻佔了約24%,平均每個人對應了13.5平方公里,這不僅反應出每人可使用的土地較寬,實際上更指出花東民眾就醫花費的時間與交通成本,比起其他地區都來的高,人口老化指數更是居全國之冠。 ...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雜誌上發表了一則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注射可能走入歷史,未來只要透過胰島素貼片就可以幫忙。而除了醫學研究上的突破,其實臨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