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他得了『糖尿病』,卻活到100歲!原來他最愛吃這『一種食物』!(歡迎轉發分享!)

他得了『糖尿病』,卻活到100歲!原來他最愛吃這『一種食物』! 歡迎轉發分享!)

(圖文皆轉自今日頭條,下同)

很多得了糖尿病的人開始著急:“我得了糖尿病怎麼辦?”,“是不是會影響壽命”.....其實,得了糖尿病,也能活到100歲!頂尖糖尿病專家向紅丁的6句話,教你戰勝糖尿病!

他得了『糖尿病』,卻活到100歲!原來他最愛吃這『一種食物』! 歡迎轉發分享!)

1、得了糖尿病也能活到100歲

很多人認為,得了糖尿病就仿佛世界末日,其實大可不必。

人的生理壽命應該是120歲。因為按照生物學的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它的生長期的5-7倍,人的生長期是從最後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0-25歲)開始計算的,因此公認的人正常壽命應該是120歲。

而目前我國1型糖尿病病人(是由於免疫系統發育不良或免疫應激引發的糖尿病)的平均壽命約為一般人群的80%,2型糖尿病病人的平均壽命約為一般人群的90%。

因此,即便是得了糖尿病,好好保養和預防病發症的話,也能活到108歲(120X90%=108歲)。例如,台灣著名的陳立夫先生就曾患糖尿病50余年,一直活到101歲。

他得了『糖尿病』,卻活到100歲!原來他最愛吃這『一種食物』! 歡迎轉發分享!)

圖為:陳立夫

2、中國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來吃大魚大肉

現在人為什麼越容易得糖尿病呢?還是吃出來的!

說到底,中國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來吃大魚大肉。這種吃法讓人沒吃幾天飽飯就變胖,就得糖尿病。

中國人以前是很經餓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始終沒有富裕過,長期的貧困鍛煉了中國人很“抗餓”,一頓飽飯可以兩天挨餓,餓不死。所以活著傳代的人都有這樣的本事,禁得住餓,可以說有“餓不死的基因”。這種基因在貧困時期是一個非常好的基因,沒這種基因就死了,有這種基因才能活下來了。

改革開放後,突然富裕起來了,這種基因還在那在積攢能量,所以沒吃幾天飽飯,他可能就變胖了,血壓就高了,血糖就高了,糖尿病高血壓就來了。

所以到富裕階段,這個節約基因就從一個好的基因變成了一個壞的基因了。是人容易發胖,發胖以後就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就糖尿病。就是這個過程。

所以不管沒有得糖尿病,還是已經得了糖尿病,生活富裕了,還是得吃“窮”一點!

3、吃四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

那糖尿病人應該怎麼吃呢?

我們常會告訴糖尿病人種說法叫,“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沒有腿的,吃沒有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

四條腿的是什麼?——豬、牛、羊。(這些肉的脂肪是飽和脂肪酸,而且比較多,不是不能吃,但是不要全吃這種肉)

兩條腿的是什麼?——雞、鴨。(這些肉看上去油水特別大,但是它油裡面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較多)

沒有腿的是什麼?——魚。(魚的脂肪酸是不飽和程度最高的,而且它的蛋白質豐富,對人體比較好)

一條腿的是什麼?——蘑菇。(蘑菇含蛋白質、氨基酸很多,基本上不含什麼脂肪,對健康最好)

4、 有的糖尿病人,血糖不好;分餐了以後,血糖就好了。

關於怎麼吃,除了上面這個原則,還有一個原則:少量多餐!

少量,可以讓這頓飯以後的血糖不太高。

多餐,下頓飯前沒餓的時候就開始吃東西,不至於引起下頓餐前的低血糖。

這樣血糖是比較穩定的,對身體是比較有利的。有的糖尿病人,血糖不好,分餐了以後,血糖就好了。所以建議,少量多餐!

舉個例子:

你要吃7兩,一天吃四頓——2兩、2兩、1兩、2兩。

你要吃六頓——1兩、1兩、1兩、1兩、2兩、1兩。

多吃幾次,每次少吃一點。

他得了『糖尿病』,卻活到100歲!原來他最愛吃這『一種食物』! 歡迎轉發分享!)

5、治糖尿病,光吃藥絕對不行

門診中常常會遇到患者問:“大夫,我血糖控制得不太好啊!”我便建議他:“除了吃藥,應該注意多鍛煉,飲食也得控制一下。”

這時患者常說:“降糖藥不行,我覺得打胰島素就挺好的啊,沒有什麼大的問題。我腰腿不太好,不怎麼運動,要不換藥試試?”

現在糖尿病防治的最大誤區是藥物依賴,很多患者就覺得吃藥、打針就夠了,就可以不控制飲食、不進行鍛煉了。

其實這麼多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好,導致並發症死亡,很大原因在於患者不明白糖尿病的根源在哪裡?

糖尿病是個生活方式病,不注重生活方式的管理,管不住嘴、邁不開腿,光依靠藥物是遠遠不夠的!

6、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最後,得了糖尿病,需要心理調整,正確對待糖尿病,需要心理調整的有這麼兩個極端——一個是:滿不在乎,不當回事;另一個是:特別緊張、心情焦慮。

這兩個極端都不行,要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只有這樣,心態才能正常去應對,否則心理上就走極端,對抗糖尿病肯定不成功!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每天堅持『這個動作』!就能把骨盆裡的毒素一掃而空!表姑試了一週後,臉上的斑點、痤瘡、紅疙瘩都不見了!

 

她把生洋蔥塞進耳朵裡,隔天起床後身體發生的『變化』太神奇了!這個絕對要收藏起來!太實用了

熱檸檬水,救你一輩子!再忙也要看!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乳癌目前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為第四位,年齡層約為45至55歲,年齡越大越可能產生。醫師提醒,定期檢查很重要,除了乳房攝影再加上抽組織檢查最為保險;年輕女性的腫瘤常為良性,但建議還是以粗針抽組織的方式來做確診最為安全。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副主任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彰化1名57歲女性,出現胃酸逆流現象,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一食道黏膜下層腫瘤,位於距門牙30公分處,醫師判斷恐為良性肌肉瘤;彰化醫院腸胃科主任楊智超指出,患者在建議下接受3至6個月的追蹤後,進一步以內視鏡黏膜下層剝離術治療,經化驗確定為良性肌肉瘤。內視鏡黏膜下層剝離術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年長者比率日漸增加,台灣幾乎可以說是一個高齡化社會,根據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統計,迄今(103)年8月底止,百歲以上人瑞共2,525人,較去年底增加349人,其中臺北市的人瑞更多達604人居全國之冠。老年人在飲食上該如何選擇正確食材?才能養身又保健呢?營養師指出,多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腦外傷是常見的創傷,但一般輕度腦外傷容易被忽略,據了解,兩伊戰爭後,不少被爆裂物震波震傷的美國軍人,回國後出現頭痛、頭暈、睡不著覺等症狀,才開始被重視。美國國防部及國家衛生研究院會同台灣神經醫療團隊一起合作研究,透過5年多的努力,終於找到診斷輕度腦外傷方法,和可能治療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