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伏地挺身也能這樣練!三種姿勢,讓你在家練胸不枯燥!

伏地挺身的三種姿勢,讓你在家練胸不枯燥! 出處:17健身網

伏地挺身也能這樣練!三種姿勢,讓你在家練胸不枯燥!

擁有壯碩的胸肌是許多健身朋友的目標,伏地挺身則因可隨時隨地進行、姿勢種類多樣以及成果明顯有效列為居家練胸的首選。除了在次數、組數、上下快慢進行搭配調整之外,介紹你伏地挺身另外三種變換姿勢,可以加強胸部肌群的刺激並讓這項動作更具挑戰性!


T型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也能這樣練!三種姿勢,讓你在家練胸不枯燥!


1 首先從標準伏地挺身開始,挺起之後以單手撐地並將另一隻手向天花板伸直,眼睛專注看著在空中的指尖而身體則自然地轉為面對側邊。

 注意核心、腰部與大腿緊縮挺直並與雙手呈T型,再回到雙手撐地伏地挺身之後,改由另一隻手朝天循環重複。


T型伏地挺身在鍛練胸大肌群與肱三頭肌之外,更包含了上半身核心肌群的扭轉運動,如果想要更深度的訓練,還可搭配啞鈴或抬腿的動作哦!


寬手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也能這樣練!三種姿勢,讓你在家練胸不枯燥!


相較於標準伏地挺身,寬手伏地挺身是一種較為困難但常見的變換姿勢,但要如何知道適合的寬度呢?


1 先採取跪姿,將雙手向兩側伸直抬起至與肩同高,接著手肘維持固定將前臂向前轉90度,以此寬度伏地挺身即可。

2 動作過程中,注意雙手垂直落地點稍低於肩膀以及手肘不要過度向外張開,才可正確刺激胸大肌與肱三頭肌並避免肩膀過度施力。

熟悉寬手伏地挺身之後,可將雙腳放置於椅子上變換為上胸訓練,或將雙手放置於兩張椅子上變換為下胸訓練,以增強上中下胸部肌群的刺激。

側面單手挺身

伏地挺身也能這樣練!三種姿勢,讓你在家練胸不枯燥!


側面單手挺身的訓練範圍與標準伏地挺身不同的地方,在於此動作將胸肌區隔為左右兩邊並專注於單邊的肌群訓練,使得胸肌有效獲得更多刺激變得厚實有力。


1 全身伸直以左邊側躺並彎曲膝蓋成90度角(肩膀至膝蓋為直線),接著將左臂繞向腰部並貼住身體。

2 將右手放置於左肩膀前方且確保手指朝上與身體平行,緊縮核心肌群保持上半身的挺直。

3 右手出力挺起上半身至完全離地(以臀部為軸心而非腰部),之後緩慢放下至左肩幾乎碰地再重複挺起的動作。完成一組動作之後,再換邊進行。


以上介紹的三種伏地挺身姿勢,皆須將身體打直以正確的姿勢進行,切勿塌腰或噘起屁股,並可自行衡量體能狀態將次數或組數增加,也可調整上下快慢(例如上5秒下2秒)搭配,強化不同胸部肌群的訓練以獲得最佳的運動成效!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17健身網 17fit.com》;歡迎按讚加入粉絲行列 www.facebook.com/17fit 粉絲行列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秋高氣爽的11月是非常適合打高爾夫球的時節,欣高球動作分析單元本月結合球具品牌商PING與Callaway於試打會時舉辦球友揮桿動作分析拍攝,大家不但可以試打最新的球桿,小編還會把拍好的揮桿動作提供給專業教練進行分析,分析結果會利用電子郵件傳給球友外,並將截圖附上講解放到欣高球網站,分享給更多球友,...

閱讀詳情 »

2014埔里紙教堂單車逍遙遊11月1日上午9時從南投縣埔里桃米派出所前出發,近200位車友一起踩騎鐵馬徜徉鄉間小路,其中包括當天過32歲生日的雙胞胎兄弟鄧岳荃、鄧高荃,還有多對夫妻、父子檔聯袂體驗人稱「水沙連」的埔里小鎮風情。這項由交通部觀光局指導、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

閱讀詳情 »

全台第一家荷蘭單車品牌VANMOOF旗艦店在臺北開幕!隨著VANMOOF在進駐臺北,這個來自荷蘭的品牌將為台灣帶來新的騎乘體驗。就如同他們在全球其他34個國家所建立的,用單車改變城市的景色,讓都市中的自行車騎士能夠更自在地在街道穿梭。VANMOOF準備好要驚艷臺北,看來,臺北也準備好了!全球第四家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