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不能不知道!不能從字面上理解,『濕疹不是濕,干燥也會誘發』(歡迎分享)

你不能不知道!不能從字面上理解,『濕疹不是濕,干燥也會誘發』(歡迎分享)

一項調查顯示,59.51%的人曾經被醫生明確診斷為濕疹,96.66%的人皮膚有不同程度的紅疹子、癢、幹等濕疹癥狀表現,充分說明濕疹是一種常見皮膚疾病。那濕疹只是嬰幼兒會得嗎?成年人就不會嗎?專家指出,其實從嬰兒開始一直到老年人都會得濕疹。

濕疹發病原因覆雜多樣

昆醫附一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李玉葉表示,濕疹並非是嬰幼兒時期才會有,從嬰兒開始一直到老年人都會得濕疹,50歲以上人群患濕疹人數仍很多。普通人群容易對濕疹產生誤解,比如有人認為濕疹是由潮濕引起,還有人認為濕疹是免疫力下降引起的。這些誤解會誤導患者,讓他們無法正確對待這種病。

“濕疹從本質上是屬於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就是過敏性皮膚病。但過敏的原因不明,與個人體質有關。”李玉葉介紹,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滲出傾向,慢性期則浸潤、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現為慢性濕疹。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覆發作等特點。

而發病原因也是覆雜多樣,常為內外因相互作用結果。內因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內分泌失調、感染、新陳代謝障礙等,外因如生活環境、氣候變化、食物等均可影響濕疹的發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幹燥、炎熱、熱水燙洗以及各種動物皮毛、植物、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是覆雜的內外因子引起的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


治療濕疹自行治療不可取

發生濕疹以後,首先會出現皮疹,皮膚會出現紅丘疹或紅疙瘩,時間長了這些疹子會融合成斑塊,急性期發作時可能會有流水,甚至有黃痂,慢性期皮膚會變厚。患者會感覺到嚴重的瘙癢,影響休息和工作,還會影響到心理健康,所以濕疹患者經常會有情緒急躁。

通常很多人都會自己買點藥吃一吃,抹一抹來治療濕疹,李玉葉表示自行“治療”是不科學的。有時候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會加重。她表示,濕疹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治療方法,皮膚的表現分為紅腫或明顯滲出的急性期,還有結痂的亞急性期,實際上最多見的是皮膚幹燥、脫屑、變厚的慢性期,應對不同的時期,醫生都有相應的處理方法。此外,對於不同的皮膚護理方法也有所區別,應當去醫院就診。濕疹通過正確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是可以慢慢斷根的,有的也許幾個月,也許幾年,甚至是更長時間。到醫院治療才是正確的選擇。

那麽如何預防?李玉葉醫師介紹,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自身可能的誘發因素;

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過度搔抓、清洗及接觸可能敏感的物質如皮毛制劑等。

少接觸化學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滌精等;

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酒類;

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切忌亂用藥。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必看!中醫師告訴你的養身秘密!

五個指南教你如何『出汗養生』!(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47936

 

相關推薦

許多人都會用枸杞、龍眼、決明子等藥方來護眼,甚至有網傳「持續飲用帶核龍眼配枸杞沖泡的藥草茶,8個月讓1000度近視下降至200度」,這是真的嗎?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常見的食療、中藥方僅有預防視力惡化的保健之效,但若已確診為真性近視,代表眼睛軸長度已經改變,食療是無法改善近視度數的!陳醫師提醒,民...

閱讀詳情 »

糖尿病患者旅行前需準備妥當,踏上旅途時也要隨時留心身體狀況,才能玩得盡興!高雄市立鳳山醫院新陳代謝科杜季芳衛教師提醒,旅行期間的飲食、作息可能都與平日不同,提醒患者應經常起身走動,促進血液循環;包包裡要帶點小餅乾以避免低血糖造成不適,並隨時留心身體異狀,及早應變,才能玩得開心無顧慮!  糖尿病患者在...

閱讀詳情 »

退化性關節炎是銀髮族的常見問題之一,根據統計,60歲以上長者約半數都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市售常見的葡萄糖胺真的能有效緩解關節不適嗎?長庚骨科高逢駿醫師表示,其實葡萄糖胺是關節軟骨的成份之一,適量補充葡萄糖胺的確有助於補充關節滑液,達到保養關節的效果;尤其在退化性關節炎症狀仍輕微時,服用葡萄糖胺並搭...

閱讀詳情 »

想好孕,為何這麼難?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數據指出,大約每7對夫妻,就有一對有生殖問題。雖然隨著醫學進展,人工生殖技術已幫助許多家庭完成求子夢想;然而,卻仍有部分不孕者在人工生殖的路上跌跌撞撞,始終因不明原因而失敗夢碎。安安婦幼中心院長潘咸安醫師表示,隨著年齡越長、卵子的品質也會逐年下降,而胚胎染色體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