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不能不知道!不能從字面上理解,『濕疹不是濕,干燥也會誘發』(歡迎分享)

你不能不知道!不能從字面上理解,『濕疹不是濕,干燥也會誘發』(歡迎分享)

一項調查顯示,59.51%的人曾經被醫生明確診斷為濕疹,96.66%的人皮膚有不同程度的紅疹子、癢、幹等濕疹癥狀表現,充分說明濕疹是一種常見皮膚疾病。那濕疹只是嬰幼兒會得嗎?成年人就不會嗎?專家指出,其實從嬰兒開始一直到老年人都會得濕疹。

濕疹發病原因覆雜多樣

昆醫附一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李玉葉表示,濕疹並非是嬰幼兒時期才會有,從嬰兒開始一直到老年人都會得濕疹,50歲以上人群患濕疹人數仍很多。普通人群容易對濕疹產生誤解,比如有人認為濕疹是由潮濕引起,還有人認為濕疹是免疫力下降引起的。這些誤解會誤導患者,讓他們無法正確對待這種病。

“濕疹從本質上是屬於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就是過敏性皮膚病。但過敏的原因不明,與個人體質有關。”李玉葉介紹,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滲出傾向,慢性期則浸潤、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現為慢性濕疹。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覆發作等特點。

而發病原因也是覆雜多樣,常為內外因相互作用結果。內因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內分泌失調、感染、新陳代謝障礙等,外因如生活環境、氣候變化、食物等均可影響濕疹的發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幹燥、炎熱、熱水燙洗以及各種動物皮毛、植物、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是覆雜的內外因子引起的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


治療濕疹自行治療不可取

發生濕疹以後,首先會出現皮疹,皮膚會出現紅丘疹或紅疙瘩,時間長了這些疹子會融合成斑塊,急性期發作時可能會有流水,甚至有黃痂,慢性期皮膚會變厚。患者會感覺到嚴重的瘙癢,影響休息和工作,還會影響到心理健康,所以濕疹患者經常會有情緒急躁。

通常很多人都會自己買點藥吃一吃,抹一抹來治療濕疹,李玉葉表示自行“治療”是不科學的。有時候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會加重。她表示,濕疹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治療方法,皮膚的表現分為紅腫或明顯滲出的急性期,還有結痂的亞急性期,實際上最多見的是皮膚幹燥、脫屑、變厚的慢性期,應對不同的時期,醫生都有相應的處理方法。此外,對於不同的皮膚護理方法也有所區別,應當去醫院就診。濕疹通過正確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是可以慢慢斷根的,有的也許幾個月,也許幾年,甚至是更長時間。到醫院治療才是正確的選擇。

那麽如何預防?李玉葉醫師介紹,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自身可能的誘發因素;

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過度搔抓、清洗及接觸可能敏感的物質如皮毛制劑等。

少接觸化學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滌精等;

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酒類;

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切忌亂用藥。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必看!中醫師告訴你的養身秘密!

五個指南教你如何『出汗養生』!(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47936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四度捐贈台灣AZ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7)日下午證實日本政府提供第四批、6.4萬劑AZ疫苗於今日下午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本批疫苗效期至10月3日及11月26日,將由指揮中心統籌規...

閱讀詳情 »

這個時候,台中成功嶺營區,則傳出替代役男,集體上吐下瀉,共有55人出狀況,被送醫治療。初步懷疑是諾羅病毒感染,目前已全數返回營區隔離休養,台中市衛生局也派人前往營區廚房稽查。成功嶺傳出食物中毒,6號上午,陸續有受訓的替代役男,吃過早餐後身體不適。台中市食安處安全組長 林巽偉:「腹瀉腹痛 噁心嘔吐,...

閱讀詳情 »

國內昨天新增9例COVID-19確定病例,8例為幼兒園孩童,1例為孩童的母親,台北市目前有3所小學附幼受到影響。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天喊出「雙北同命」,並提醒這兩週是疫情傳播的關鍵,要民眾不能掉以輕心。「雙北同命,攜手並進」,黃珊珊今天透過臉書粉專表示,新北幼兒園確診者暴增,其中也有台北市的小朋友8...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受挫的聯亞疫苗,最新發表針對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延伸測試、接受第三劑疫苗的免疫反應結果,聯亞生技稱受試者對新冠病毒株及Delta變異株均產生高度中和抗體效價,也優於其他疫苗,新數據近期將提交食藥署申請再審。食藥署長吳秀梅今(7)日正式回應「有困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