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家的蔬菜肯定也是這麼炒的!尤其是「第4條」,幾乎人人中槍...原來都做錯了!

你家的蔬菜肯定也是這麼炒的!尤其是「第4條」,幾乎人人中槍...原來都做錯了!

 

(翻攝自愛微幫 yzokkyj.com.cn,下同)

蔬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才能把蔬菜吃得健康呢?

1、有蟲眼的菜沒農藥

有沒有蟲眼不能作為判斷蔬菜是否安全的標準。蟲眼只能說明蔬菜受過蟲害,但並不等於沒打過農藥。其實,有蟲眼的菜農殘可能更多,原因在於,為搶救已有蟲眼的菜,菜農只能用大量高濃度、見效快的農藥把害蟲殺死。蔬菜種植中基本使用的是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通過光照、清洗等步驟能去除大部分農藥,人們不必擔心。

2、迷信“超級蔬菜”

每種蔬菜的營養價值各有側重點,吃菜時應遵循彩虹原則,每天吃的蔬菜顏色越豐富越好。建議以綠葉菜為主,再添加多種深色蔬菜,比如南瓜、胡蘿蔔、紫甘藍、番茄等,營養元素強強聯手,保健效果更好。值得提醒的是,不要忽視“白色蔬菜”,洋蔥、大白菜、菜花、白蘿蔔等有很好的抗癌功效。

3、買一次菜能吃一周

如今幾乎家家都有冰箱,一周買一次菜,放在冰箱裡保存,隨吃隨拿,的確方便,但不利於營養的攝入。冰箱冷藏環境能減緩蔬菜中營養的流失,但不能阻止,營養價值不如新鮮的好。因此,蔬菜最好隨吃隨買,最多每三天就得更新蔬菜儲備。

4、菜在水里多泡會更乾淨

蔬菜經過長時間浸泡,不僅讓營養流失,還會使浸出的農藥殘留再次滲進蔬菜。因此,最好的洗菜方法是用流水反复沖洗蔬菜3~4次,浸泡時間不超20分鐘。

5、先切後洗更方便

洗菜時,切開的蔬菜與水的接觸面大大增加,使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大量流失。建議先洗後切,仔細洗菜並儘量將水控干後再切。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某些營養元素也會因氧化而流失。

6、生吃蔬菜更有營養

生吃蔬菜利於攝入更多的維生素C、葉酸等怕熱的營養,但蔬菜中還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K、鉀、鎂、膳食纖維等遇熱比較穩定的營養,如果生吃反而妨礙這些營養的充分吸收。比如多吃炒熟的綠葉菜,才能讓維生素K發揮健康作用。另外,生吃蔬菜對腸胃刺激較大,腸胃不好的人可能腹瀉、腹脹。總體來說,急火快炒、白灼、時間不太長的燉煮菜等,是做菜的好方法。

7、多放點油,炒菜才香

我國飲食習慣中,習慣通過多放油、翻炒時間長等錯誤烹飪方式來改變蔬菜的口感,這會讓蔬菜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一般來說,蔬菜吸油性很強,如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葷菜沒啥區別,菜的表面被油脂包圍,不僅影響人們品嚐食物味道,也不利於營養的消化吸收,久而久之,用油超量會帶來諸多健康危害。正確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一勺。

8、燒好的菜不馬上吃

很多主婦喜歡把菜提前燒好,放在鍋裡溫著,等家人來齊後再開飯。這樣做不僅使蔬菜的口感變差,還會使營養大量流失,因此最好隨做隨吃。另外,建議大家盡量別吃剩菜,原因有兩點,一是剩菜基本沒有營養價值,尤其是擱置時間長、反復加熱的剩菜;二是剩菜裡含一定量的亞硝酸鹽,易在體內合成為亞硝胺,具有致癌性。

9、蔬菜汁比吃菜更利於吸收

如用榨汁機或攪拌器將蔬菜打碎,製成蔬菜汁,除了導致其中部分維生素C因氧化而流失,還會浪費不少利於清理腸道的膳食纖維,大大降低蔬菜的營養價值。

10、蔬菜可用維生素片代替

實際上,蔬菜中所含各種營養成分和活性物質,是維生素片無法全部代替的。複合維生素片可提供維生素C、胡蘿蔔素、維生素B2、葉酸等,但它通常不能提供蔬菜中的鉀、鎂、不溶性膳食纖維、黃酮類、多酚類、有機酸,以及各種利於保健的生物活性物質。另外,維生素片中的營養素不能相互配合、保護,保健效果遠不如新鮮蔬菜。因此如只吃一種或幾種維生素片來代替食用蔬菜,結果往往使人營養失衡。

via-愛微幫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   人體每天需要大量水。人們喜歡以喝水來補充體內水分的流失,但上班族經常會使用塑料杯和紙杯喝水,專家指出,在養生學上除了瓷杯,其他杯子都不太健康。如果杯子使用不當輕則容易中毒,重則易致癌。   1、一次性紙杯或暗藏潛在致癌物 一次性紙杯只是看起來衛生、方便,...

閱讀詳情 »

你家的孩子在地上玩耍時,有沒有雙腳向外屈曲,呈「W」型這樣坐?外國有醫生指出,長時間以W姿勢坐著,會嚴重影響小孩的骨骼發展。     孩子於嬰孩時期採用W坐姿,是可以接受的,原因是他們要從四肢搖晃支撐的階段,過渡至自行坐立。不過到了開始走路,就要放棄這種姿勢,因為這姿勢會導致骨...

閱讀詳情 »

  抵擋不住路邊小攤的誘人香氣?雖然知道吃完會拉肚子,但是噴香的烤串、漂亮的糖葫蘆總是讓人按耐不住。看似“光鮮誘人”的美食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深呼吸後看看這些路邊攤的秘密,你還敢吃嗎?!   1. 煮玉米 有些玉米販子會在煮玉米時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