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便祕的健康警訊 自我檢測便祕的類型

便祕的健康警訊 自我檢測便祕的類型

圖說:一旦有便祕的情況,你要仔細觀察自己的糞便,如果發現糞便中帶有血絲,請務必去醫院做檢查。(記者陳德偉攝)

欣傳媒 | 森天豐 著 謝晴 譯

依照腸的狀態,便祕可分為三種。

只要能了解起因,就能得知便祕的解決方法

當便祕慢性化,就會引發各種不同的症狀。你是屬於哪種類型的便祕,來做一下自我檢測吧。

●下列的項目中你符合了哪幾項。

回顧你的生活習慣,就能發現你是那種便祕的類型。

□四天以上無法排便的狀況很頻繁(A)

□你時常腹脹(B)

□你不太攝取食物纖維(C)

□你幾乎不怎麼運動(D)

□你常忍住便意(E)

□你使用過瀉藥(F)

□你曾有出現過血便(G)

符合A、B、G的人,疑似為第1類型便祕。

符合A、B、C、D的人,疑似為第2類型便祕。

符合A、B、E、F的人,疑似為第3類型便祕。

●依類型區別,了解便祕的原因與情況

便祕的原因,分為大腸阻塞(第1類型)、大腸的運動機能障礙(第2類型)、大腸排便機能減弱(第3類型)這三種。

大腸的一部分出現阻塞的便祕(第1類型)

這種類型的便祕是腸管裡有腫瘍與沾黏,讓部分的腸管變細,使糞便無法通過而造成。若原因是大腸癌、腸沾黏、痔瘡等,置之不理的話,會造成嚴重病情的狀態,所以你應該立刻去專門醫療機構就診。

一旦有便祕的情況,你要仔細觀察自己的糞便,如果發現糞便中帶有血絲,請務必去醫院做檢查。這種類型的便祕,在醫學上稱作「器質性便祕」。

大腸蠕動運動出現障礙造成的便祕(第2類型)

我們攝取的食物在經過吸收後,透過大腸的強烈蠕動送往肛門,但腸道的蠕動變差(蠕動速度降低),產生痙攣狀態時,糞便就會滯留在大腸內造成便祕。造成的原因是飲食的變化(食物纖維不足)、運動不足、壓力過大等,會形成硬糞便、兔糞狀的糞便。這種類型的便祕,在醫學上稱之為「機能性便祕」。

排便機制混亂產生的便祕(第3類型)

當糞便累積在直腸中時,便意會傳達至腦部,使肛門的括約肌擴張而排便。反之當我們無法立即排便時,腸子的蠕動停止,讓括約肌緊繃。這種類型的便祕,是由於習慣強忍便意、濫用瀉藥與灌腸劑所致。這種類型的便祕也可稱為「機能性便祕」。
相關文章
五十肩的健康警訊_自我檢測肩膀狀態
手腳冰冷的健康警訊 造成虛寒症的原因?
五十肩的健康警訊_你有這些症狀嗎?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欣傳媒》《欣傳媒》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因為「出國」、「旅遊」染疫人數激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一連祭出重手,宣布非必要前往第三級疫區國家或地區者,不得領取補償,還將公布姓名,外界質疑法源依據,但指揮中心搬出《傳染病防治法》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旅遊惹禍,台灣境外移入個案大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6)日才宣布防疫新措施,非必要赴三級警告國家或地區者,不但不可領取防疫補償,還將公布其姓名,他甚至丟重話「不可能還貼你1萬4去旅遊」。但現在卻傳出有里長揪團照遊...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禁止高中以下師生出國禁令,在地方政府紛紛先一步宣布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6)日下午在主持例行疫情記者會到一半時,也獲得行政院首肯,拍板決定全國高中以下師生一律停止出國,直到本學期上課日(7月14日)結束為止,...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來台短期停留的外國人(無健保卡者),如果出現症狀須自費檢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宣布,自3月17日起,自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以外國家、地區來台短期停留的外來人士,如果入境後發病,除需自付門急診醫療費用外,包括掛號費、X光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