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健康小秘訣 【睡眠長短決定壽命 每天應該睡多少小時】~

人一天必須要睡足8小時?
每晚平均睡7~8小時的人,壽命最長;每晚平均睡4小時以下的人,有80%是短壽者。不同年齡段的最佳睡眠時間是不同的,應按照自己的年齡科學睡眠。

健康小秘訣 【睡眠長短決定壽命 每天應該睡多少小時】~


小孩篇~~

4~12歲兒童:每天睡10~12小時

4~10歲的兒童每天睡12個小時是必要的,每晚8點左右上床,中午盡可能小睡一會兒。年齡再大一些的兒童睡10小時,甚至8小時就足夠了。
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不僅會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還會影響生長發育。但她提醒,睡覺時間也不能過長,若超過12小時,可能會導致肥胖。

建議:兒童基本沒有睡眠障礙,只要營造良好的環境就行。睡前不要吃東西,臥室不要有過亮的燈或較刺激的音樂;最好與孩子一起定個時間表,督促他們按時睡;睡前讓孩子做些準備工作,如刷牙、洗臉、整理床鋪等,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卻是在對孩子暗示“該睡覺了”。

1~3歲幼兒:每晚12小時,白天兩三個小時

幼兒每天夜里要保證12小時睡眠,白天還需再補兩三個小時。具體的睡眠時間,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睡眠節律而定,比如有些寶寶習慣在接近中午時和下午晚些時候各睡一覺。

 

建議: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容易因玩得太興奮而影響睡眠。有時候,他們進入了睡眠狀態,腦子卻還在活動;睡著了,還常磨牙、踢被、尿床等。這些都會影響寶寶的大腦和身體發育。因此,建議父母在寶寶睡前1小時先給他們洗個溫水澡,放鬆全身;講個小故事或放一些輕鬆、舒緩的音樂等,也有助入眠。

1歲以下嬰兒:每天16小時

1歲以下嬰兒需要的睡眠時間最多,大概每天16小時。睡眠是小月齡嬰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段,因此,睡眠時間必須要保證。

建議:嬰兒的睡眠問題大多是由於缺鈣、白天受驚嚇、消化功能紊亂造成的;也有孩子晚上睡不好是因為白天睡覺過多。對此,家長應註意給孩子補鈣,科學餵養;還需盡量保證嬰兒夜晚睡眠的完整,不宜夜間頻繁餵奶或換尿布,尤其是後半夜,因為小月齡寶寶在後半夜分泌激素最快。


成人篇~~

30~60歲成年人:每天睡7小時左右

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時睡眠時間,婦女需要7.5小時左右,並應保證晚上10點到早晨5點的“優質睡眠時間”。因為人在此時易達到深睡眠狀態,有助於緩解疲勞。
研究發現,睡眠不到7小時的男性,比睡7~8小時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過8小時的男性,比睡7~8小時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建議:這個年齡段的人若缺乏睡眠,多與腦力減退,或壓力導致的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有關。郭兮恒提醒,除盡可能緩解壓力外,還可以在就寢環境上下點工夫,如減小噪音、通風換氣、適當遮光等,並選擇10~15厘米高、軟硬適中的枕頭。仍然睡不夠的人,也可以通過午休1小時的方式補覺。

13~29歲青年人:每天睡8小時左右

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天睡8小時,且要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則,保證夜里3點左右進入深睡眠。平常應保證最晚24點上床、早6點起床,周末也盡量不睡懶覺。因為睡覺時間過長,會打亂人體生物鐘,導致精神不振,影響記憶力,並且會錯過早餐,造成飲食紊亂等。

建議:年輕人多習慣熬夜,這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且易使皮膚受損,出現暗瘡、粉刺、黃褐斑等問題。長期熬夜還會影響內分泌,導致免疫力下降,感冒、胃腸感染、過敏等都會找上門,更會出現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精神癥狀。因此,年輕人最重要是規範自己的生活,入睡前1小時不要吃東西,中午小睡半小時,對身體更有益。


老年篇~~

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時

老人應在每晚12點前睡覺,晚上睡覺的時間有7小時,甚至5.5小時就夠了。阿爾茨海默氏癥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時以內的老人,大腦衰老可推遲2年。而長期睡眠超過7小時或睡眠不足都會導致註意力變差,甚至出現老年癡呆,增加早亡風險。

建議:老人最常見的睡眠問題是多夢和失眠。多夢是由於老人腦功能退化;失眠多因體內褪黑素分泌減少所致,褪黑素是體內決定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郭兮恒建議,晚間睡眠質量不好的老人,最好養成午休習慣,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否則,大腦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促使腦中血流量相對減少,體內代謝減慢,易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甚至更困倦。

來源:
http://tw.gigacircle.com/2709638-1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延宕一個多月,滯留武漢的第二批台商包機,今(10)日正式啟動回家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宣布「華航已經起飛了」,機上搭載有4名醫師、9名護理人員,且不只檢疫醫師,還有小兒科及婦產科醫師隨行,以因應...

閱讀詳情 »

壓力為什麼對胃不好 胃的工作機制會因為控制自律神經的壓力,而停止運轉 自律神經的功能是調整內臟的機能。自律神經中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負責對內臟發出GO的指令,而交感神經則負責對內臟發出STOP的指令,兩者的功能完全相反。(圖表4) 工作太忙、人際關係不佳、努力也沒有獲得好評價,...

閱讀詳情 »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什麼樣的疾病? 胃弱的第二個嫌犯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功能」指的是胃的機能,而「消化不良」就是英文的Dyspepsia。也就是說,功能性消化不良指的是「胃功能異常引起的消化不良」。 代表性的症狀有:胃痛、胃不舒服、餐後消化不良、腹脹、打嗝、飯後腹脹、食慾不振、想...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宣布國內再新增2確診個案,其中第46例為先前引發院內感染的指標個案、第34例的同住家人,第47例則為荷蘭境外移入個案,值得注意的是,第46例在被列為接觸者時,曾二次採檢為陰性,沒想到在進行居家隔離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