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食物取向 水果果汁大不同

全食物取向 水果果汁大不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美國報導指出,食用全水果時,因為水果中的糖分是隨著水果的纖維同時進入體內,身體對於糖分的吸收速度相對緩慢,產生的結果與蜂蜜、蔗糖及楓糖等不同。

攝取糖分過多 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專家表示,進食時,食物中如果含有碳水化合物,人體的消化系統會把它轉化為葡萄糖,隨之進入血管。當血糖增加時,體內的胰腺會產生胰島素,讓細胞開始吸收葡萄糖,立即把它儲存在肝臟或肌肉中,以備未來使用。持續的吸收工作會讓胰腺過度疲乏,發生對胰島素的排斥效果,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全食物吸收緩慢 有益健康

過度精緻的食物,如餅乾、白麵包等所含的纖維質較低,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很快就完全吸收,同時提高了血糖及胰島素,這種情形在液態狀態食物中更為明顯。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陸維格博士(David Ludwig)表示,不要以為在果汁中加入纖維質就可以解決問題,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型態與品質都是關鍵。果汁中即使含有纖維質,也可能在製作過程中受到破壞,降低了代謝作用。

陸維格博士表示,吃全水果是最好的,因為體內吸收全水果食的細胞壁保持完整的狀態,糖分可以在纖維素的保護下有效吸收。以蘋果為例,四個蘋果所含的糖分相當於24盎司,但吸收的速度緩慢,自然減緩了血糖的提升。他強調,全食物的概念非常重要,水果絕對比較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8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日前全台疫情進入社區感染情況相當嚴峻,許多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染疫,民眾感染新冠病毒後,西醫常見施以抗生素、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除西藥治療之外,因應COVID-19疫情需要,台灣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也經由科學臨床驗證研發出「臺灣清冠1號濃縮製劑」,衛生福利部已於5月同意其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疫情期間若有發燒症狀,都會特別緊張,尤其許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幼兒發燒,家長更是緊張。王翊錞中醫師提醒,家中有幼兒的話,共食要特別注意,一些病毒是經由口水傳染,可能引發高燒,例如疱疹性齒齦炎、玫瑰疹、扁桃腺腫痛化膿等常見疾病,都可能造成發燒。家長若習慣和孩子你一口、我一口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自2019年底開始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與部分新冠疫苗與中風有關。兩位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北榮神經內科腦血管科主任李怡慧與北榮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紀乃方,分享照護過COVID-19患者,以及COVID-19疫苗罕見引起的腦靜脈栓塞型中風,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3歲的勇哥(化名)平時從事藍領工作,育有一雙子女的他更是家中的經濟支柱。某天下班回家,突然感覺雙腿無力跌坐地上,想要撐起身子發現下半身一點知覺都沒有,家人見狀後緊急將他送往急診。一開始都以為是工作上出力不慎造成脊椎受傷,沒想到經過抽血及其他相關檢查後發現,他的攝護腺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