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八仙塵爆關懷特輯

八仙塵爆關懷特輯


♥4名人5專醫 齊心手護 

      2015年7月台灣發生八仙塵爆事件,事隔一個多月後,新聞話題已湎退燒,但仍有許多持續關心的朋友們,仍希望透過媒體平台,給予傷者們關懷與支持,持續守護著大家。

  讓人痛心的八仙事件發生後,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在我們為受傷者痛皆之集,更應該深入了解此次災難的殘酷,並普及關於燒燙傷的急救措施,手術方案及康復知識,從而幫助大家今後能保護好自己!



八仙塵爆關懷特輯 1.    燒燙傷的緊急處理

     先用冷水(勿用冰水)沖洗約半小時以上,不再感到疼痛後就停止沖水,臉部不方便沖水用冷敷,主要是降溫止痛,減少滲出和腫脹,避免水泡形成,防止創面形成疤痕。冷水處理後拭乾,再用剪刀剪開傷處衣物輕輕移開,避免沾黏到皮膚,再用消毒紗布蓋住傷口送醫就診。

八仙塵爆關懷特輯 2.    清創

    燒燙傷患者一開始皮膚出現大面積水泡或壞死組織會抑制傷口癒合,需透過清創手術,一刀刀刮除壞死皮,每次清創直至刮至流血,才能代表此處血液循環正常。若要大面積清創,則需分階段處理,降低失血失溫情形出現。

 八仙塵爆關懷特輯3.    疤痕

    二度到三度燒傷時,全層皮膚組織受到損傷,纖維結締組織會大幅增生,形成堅硬、邊緣不規則的疤痕,目前任何治療方法都不能使疤痕徹底消除。

八仙塵爆關懷特輯 4.    植皮

    主要適用於大面積燒燙傷手術,植皮需取用患者自己身上的皮膚,植皮手術效果可靠,但也會出現皮片顏色差異,疤痕攣縮等缺點,不大的疤痕可採用皮瓣手術或皮膚擴張器手術。

八仙塵爆關懷特輯 5.    復健

(1)   每天多次在疤痕上直接進行按摩,以環繞或垂直於疤痕方式,用施壓讓疤痕短暫變白,可減輕組織腫脹,膠原生長排列會正常整齊,可搭配無香味的油性乳液按摩以減少摩擦。

(2)   壓力衣是另一種復健方式,每日加長穿著時間,盡可能整天穿戴,壓力衣的理想壓力為25mmHg,針對臉燒燙傷可選彈性頭套或透明壓力面具,長期穿戴疤痕會變得比較柔軟,關節活動力也會增加。

(3)   外在持續性彈性壓力,如彈伍繃帶,減少癒合傷口部位水腫,促侯膠原蛋白束重新排列,與表皮層平行,保持疤痕平坦柔軟。

 


(撰文│Fiona Wang)

〈詳盡內容請至《FG美型誌》2015秋季號查閱〉

【原文刊載於《FG美型誌》2015秋季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今日新增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個案,今日下午2時,指揮官陳時中將召開記者會說明最新疫情。24日公布2例武漢肺炎境外移入個案後,連續3日沒有新增確診,不過今日又再添1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累計551例確診,分別為459例境外...

閱讀詳情 »

▲怕不良反應通報壓垮民眾對流感疫苗的信心,陳時中在27日晚間緊急出面喊話。(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一口氣多4例老人疑似打流感疫苗後死亡的不良反應通報,儘管最終死因判定與疫苗無關,但全民對疫苗的信心正面臨崩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7)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對醫療界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許多醫護人員失去生命,醫院的關閉與隔離政策,也替未來的醫療能量帶來隱憂。為了降低醫師暴露在病毒中的風險,許多國家都縮短了醫學院學生前往醫院實習的時間,有的甚至取消了實習。伴隨而來的是醫學院學生或住院醫師的訓練...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瞎咪!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9萬人,但居然還有超過半數的人誤認「失智症是正常老化」。台灣失智症協會今(27)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透露出這一項大警訊,儘管近年來在政府及民間大力推廣失智友善社會概念之下,全民對失智症的認識已略有進步,但調查發現仍有52%的人有「失智症是正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