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再也不怕蛀牙和牙周病了!「強健牙齒」的絕對常識 ,學起來!(內附各年齡層常見的牙齒問題)

再也不怕蛀牙和牙周病
「強健牙齒」的絕對常識 

每天吃得開心,是生活美滿不可或缺的要素,吃得開心的關鍵就在於「強健的牙齒」。二、三十歲的人沒什麼牙齒問題,但到了四十幾歲就開始有罹患口乾症、牙周病、成年蛀牙的風險。請掌握最新知識,盡量保住真牙,就算掉了也要正確補強。這就是保住「強健牙齒」的絕對常識。

 

再也不怕蛀牙和牙周病了!「強健牙齒」的絕對常識 ,學起來!(內附各年齡層常見的牙齒問題)

各年齡層常見的牙齒問題

二十幾歲、三十幾歲

牙齒問題較少,但切勿輕忽保健

二十歲之前的牙齒不成熟,比較脆弱且容易蛀牙。二十到三十歲的牙齒比較強健,唾液分泌量又多,蛀牙與牙周病的風險也低。千萬要注意日常保健,別浪費了難得的健康。

 

四十幾歲

愈來愈多人有牙周病,需要趁早處理

四十歲之後,牙周病的發病率就開始升高,牙周病是「沉默的疾病」,惡化過程中沒有痛楚,通常發現都為時已晚。請透過定期檢查並按摩牙齦來預防牙周病,發病時要盡早治療。

 

五十幾歲

注意成年蛀牙口乾症也是原因之一

牙周病發病機率一路提升,而老化也會使唾液分泌量減少,引發口乾症,口中的自行淨化功能因此降低,包含牙齒在內的口腔環境更加惡化。還要特別注意更容易罹患成年蛀牙。

 

六十幾歲、七十幾歲

用假牙彌補失去的真牙

這個年紀因為牙周病或蛀牙而掉牙已經不稀奇,但如果牙掉了不補,旁邊的牙齒負擔會更重,導致牙齒像骨牌一樣接連著掉落。若牙掉了請用假牙或牙橋等補回去,避免災害範圍擴大。

 

八十幾歲

目標是八字頭還有二十顆以上的真牙

至少要有二十顆真牙才能快樂用餐。八十幾歲的人平均只剩十到十一顆真牙,但希望各位以二十顆為努力目標。也有相關單位正提倡「8020運動」。

 

蛀牙療法日新月異,無聲無痛保留真牙

不同程度蛀牙適合不同治療方式,輕度到中度蛀牙可以挖掉蛀蝕部分,填上填充物。

常用的填充材料是「複合樹脂」,這是一種牙醫用白色塑膠,通常輕度蛀牙會將蛀蝕部分挖掉填上樹脂,稱為「複合樹脂修復法」;中度蛀牙除了可用複合樹脂,通常還會進行「鑲牙修補法」,就是開牙模製造金屬填充物來補牙。

重度蛀牙常見療法是進行根管治療,拔去神經後套上牙冠。

相較於金屬鑲牙法,複合樹脂修補法的好處在於可以盡量保留自己的牙齒,牙齒不需要切削太多;方法是先在削除的部分填上樹脂,照射光線使樹脂硬化,不需要開模,治療時間也短。宮崎教授表示:「樹脂的顏色很接近天然牙齒,所以填補的部分不太顯眼,雖然不如金屬耐磨,但磨壞了只要重新填補即可。

複合樹脂療法不會過於昂貴,而且由於技術日新月異,不少人曾經做過金屬鑲牙卻二次蛀牙,還是可以用複合樹脂修補。

希望牙齒盡量保留並減少切削的人,或者治療牙齒時不希望太痛的人,可以選擇費用較昂貴的最新療法。比方說用黏膠封鎖神經的「MTA(三氧礦化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根尖逆充填」,就算是蛀到非得拔神經不可,也有機會保留神經;這是自費療法,費用較高,但有考慮的價值。

覺得治療中鑽牙會很痛的人,可以選擇「雷射療法」或「齲立溶療法」。

雷射療法是照射雷射光來消除蛀蝕部分,優點是沒有鑽牙機那樣刺耳的聲音,也比較不會痛;雷射儀器價格高昂,使用的診所並不多。

齲立溶(Carisolv)是用藥物溶解蛀蝕部分,是知名的無痛療法,費用較高。

請考慮想留下多少真牙、花多少時間與金錢治療、會不會痛,以及治療後的外觀好壞,再來選擇最佳方案。

再也不怕蛀牙和牙周病了!「強健牙齒」的絕對常識 ,學起來!(內附各年齡層常見的牙齒問題)

本文摘自如何出版《最先端!最省錢!眼睛與牙齒的保健全書》

 

圓神書活網;《圓神》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肺炎鏈球菌是造成肺炎及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的常見病原之一,然而,只要主動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就可降低感染風險!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目前常用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13價及23價兩種,其保護範圍與作用效力稍不相同,建議民眾可主動向醫師諮詢合適的疫苗類型,及早接種以增加身體保護力。  肺炎鏈球菌...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陳時中一直被點名是台北市長的大熱門,有媒體用「絆腳石」來形容他是有志轉戰台北市的基隆市長林右昌面對的最大障礙,陳時中今(26)日聞言,直接回答媒體「誰都不喜歡當人家的絆腳石」、「不過這時候都還早」。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上午安排考察「國內肉品(及倘若...

閱讀詳情 »

肺炎鏈球菌是造成肺炎及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的常見病原之一,然而,只要主動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就可降低感染風險!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目前常用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13價及23價兩種,其保護範圍與作用效力稍不相同,建議民眾可主動向醫師諮詢合適的疫苗類型,及早接種以增加身體保護力。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婚姻幸福卻始終無法懷孕,一名32歲女子,2年前遠嫁德國後,遲遲無法順利受孕,今年夫妻回台灣過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短期無法出國,便前往生殖醫學中心檢查及治療,沒想到一檢查,發現先生除了「無精症」造成不孕外,還有「精液逆流」雙重問題,有性高潮卻射無精,連醫師想篩選精子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