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天的病是夏天造成的,夏季進補要吃哪些食物?

夏季濕熱-重清熱養心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炎炎夏日,氣溫飆升,促使身體出汗過多,進而引發血管擴張,皮膚血流量增加,因而加重心臟的負擔。 
因此,「養心」成為夏季養生的重點,適時進補清熱食材,可緩解酷暑對身體造成「耗氣傷津」的狀況。 
冬天的病是夏天造成的,夏季進補要吃哪些食物
陽氣暢旺,宜用涼補藥材 
夏季陽氣旺盛,人格外容易浮躁,當季進補重點在於「清熱利濕、益氣生津、健脾和胃」。暑與濕是夏季的主氣,多吃清熱利濕的藥材,如山藥、薏仁、枸杞等,有助於化解體內的濕氣。 
而苦味食物入心涼血,有消暑退熱、解悶提神的功效,夏季吃苦瓜、喝苦茶,不僅解暑去熱,還能增加食慾。 
為了補充夏季流失的津液,還可多吃紅棗、木耳、番石榴。此外,濕暑之氣易阻礙脾胃運化,若進食過量冷飲涼品也會傷害脾胃,建議可多吃玉米、南瓜、彩椒等健脾補胃的食物,另外,選食紅色的番茄、洛神、蔓越莓汁,對心臟血液循環系統,也都十分有益。 

本文出處:http://www.99health.com.tw/showdetail.php?id=18

【歡迎按讚加入健康美人粉絲行列:https://www.facebook.com/99health99/。更多精采文章請上健康美人官網:www.99health.com.tw。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每天走在街道上,可能會看見憑空揮舞雙手、喃喃自語的行人而害怕避開。其實,他們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因為腦部的特殊狀況,影響「思考」與「知覺」功能,因此無法控制自己,大眾應該要給予更多溫暖協助。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說明,「思覺失調症」患者因為思考跟知覺障礙,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日前舉辦合作儀式,由北醫附醫陳瑞杰院長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簽署協議,展開為期5年的跨界合作,攜手打造AI醫療創新醫院。首波合作鎖定「TED-ICU智能重症照護系統」,藉由人工智慧運用於臨床醫療資料,盼能將預測敗血症的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特別是慢性病、惡性腫瘤或是失智失能者逐漸增加;以腦中風相關疾病為例,每六個人就有一位會中風,多半會有癱瘓、語言障礙等,加上這些患者常有隨時致命的危險,照護上相當複雜。隨著台灣醫療環境對護理人員需求增加,造成護理人員常有過勞、人力短缺等情形。有鑑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冷颼颼的冬天來臨,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日前驚傳與友人晚宴中身體突然抽搐、呼吸不順,緊急就醫後轉入加護病房。由於江丙坤心臟曾裝支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呼籲,心臟最怕忽冷忽熱,天冷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機,心臟病患者、心臟病家族史、三高族、上了年紀的男性都要特別提高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