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別把結腸炎誤當痔瘡!這種方法,有效控制病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別把結腸炎誤當痔瘡!這種方法,有效控制病情...

現年54歲的歐先生,8年前有血便以為是痔瘡,自行買藥3個月未改善,至醫院檢查,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嚴重的時期,每天跑20~30趟廁所達一年,開車時、睡覺時也經常需要如廁,長期使用類固醇更導致糖尿病病情加劇,歐先生有長達105公分的大腸處於嚴重發炎的狀態,醫師建議歐先生1個月1針的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

主要症狀為腹瀉、血便、裡急後重

中山附醫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免疫失調而造成,通常好發在20~40歲的年輕族群,主要症狀為腹瀉、血便、裡急後重,患者總是急著想上廁所,但卻只有一點黏液、糞便或血,很容易讓患者誤以為是痔瘡,延誤診斷和治療。

林敬斌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門診中曾有病患是潰瘍性結腸炎,沒有規律服藥,5年後發現罹患大腸癌,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最後恐需要全腸切除後永久性造口,醫師說明,過去10年來,台灣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人數增加81%。

生物製劑抑制發炎 有效控制病情

林醫師說明,健保從9月1日起,陸續給付2種施打頻率不一樣的生物製劑,經傳統治療療效不好、或是急性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需要有完整評估符合健保規範才能申請使用,施打之後也需要評估療效,才能續用,一次療程能最多使用38週,林醫師強調,根據臨床經驗,生物製劑有3大好處:

1)  腸道的黏膜若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況,就可以減少後續因黏膜病變惡化成為大腸癌的機率,而生物製劑比起傳統治療更有機會修復腸道的黏膜。

2)  能減少、甚至不需要依賴類固醇,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而產生如骨質疏鬆、以及新陳代謝併發症,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

3)  提升生活品質,還可減少住院率、手術率,醫師提醒,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前應配合醫師做潛在風險評估,確認患者的健康狀況適合再進入療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萬聖節除了創意裝扮還有小孩最愛的「不給糖,就搗蛋!」要糖活動,但分享糖果這件事,卻可能對熱量和健康造成影響;根據國民健康署指出,12顆太妃糖或14顆沙士糖的熱量,相當於一碗飯,吃多了不僅容易導致兒童肥胖,還可能會有代謝症候群、齲齒等影響孩童發育的健康問題。 &nb...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女孩們的小腿粗壯,其實大多跟久坐、不運動有關,讓下肢的血液不循環,代謝差,導致水腫造成的。適當的小腿圍和緊實線條,不僅拉長腿部的視覺關鍵,小腿肌肉也會直接影響到運動質量;特別是研究提到,小腿的腿圍攸關是否容易罹患「肌少症」。不管是因為水腫造成還是先天「鳥仔腳」,要...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哮吼」是一項兒童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於咽部會厭處嚴重發炎而引起上呼吸道阻塞的症狀,也是兒童急性呼吸窘迫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哮吼常在季節交替時發生,臨床觀察此時會增加約2-3成,與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肆虐的時間相符,可透過聽診、詢問病史、X光檢查辨別。常見於6個月至3歲...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國片「返校」是最近全台熱映的電影,據媒體報導觀影人次已超過100萬,影片劇情也成為民眾熱切討論的話題。衛福部苗栗醫院心理師余錦星觀片後指出,劇中男主角魏仲廷每經拷打後,只要閉上眼就會重複進入相同的惡夢中,無法想起與事件有關的重要部分。女主角方芮欣一再浮現過去片段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