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十個睡眠的錯誤觀念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

1.睡眠不足的人可以在周末補眠

很多人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平常加班工作很辛苦,平日喪失的睡眠時數可以在周末補齊。但是最近的研究顯示,雖然一晚充足的睡眠可以讓身體的表現回復到正常水準,但是大概只能維持六個小時左右的功效。六小時過後,你的身體會是上午的十倍疲累。

2.想要避免開車時的疲累,只要把車窗搖下,音樂聲音放大就可以了?

因為疲累駕駛而車禍一直是全世界的問題。年輕人開車習慣搖下車窗把車內音樂開很大聲,雖然沒有證據顯示這樣有助於駕駛人清醒,但是科學家發現冷空氣吹臉有助於短暫讓人清醒。所以下次開車時若很想睡覺,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調低車內空調溫度,然後在路邊買一杯最大杯的星巴克咖啡,甚至在路邊睡一下覺都比較有用。
十個睡眠的錯誤觀念
3. 打哈欠表示你身體只剩下10%的電力?

打哈欠通常被人認為是疲勞的指標。事實上是人類打哈欠的原因至今連科學家都還不能確定。最近有實驗結果似乎認為人類打哈欠是為了讓大腦休息,也可能是為了讓我們在感到無聊或是分心的時候,藉著打哈欠讓人保持清醒。人一直打哈欠的原因科學家也沒定論。

4.你的身體會適應不規律的睡眠作息?

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是在大眾已經熟睡至少三小時後仍須保持清醒,那你的身體從未徹底適應這份作息。你的生理時鐘可以被人造的光線影響(這就是為何睡前看手機影響睡眠),但是主導生理時鐘的還是日光。在黑暗中深體會是放想睡覺的賀爾蒙,因此就算你想改變新的睡眠作息,身體還是常不聽話。

5.不想睡時早點上床幫助你快點入眠?
身體還無法入睡時早點上床沒有幫助,你可能還是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成眠。這時還不如起床來點消夜點心比較實際。

6.睡前不宜流汗運動?

過去醫生建議睡前不宜運動的原因是因為運動造成心跳加快還有腎上腺素的分泌讓人清醒。但是最近的研究結果持相反意見。美國睡眠基金會的問卷調查,發現睡前有沒有運動並不影響睡眠品質,甚至輕微的運動,例如散步、瑜珈、皮拉提斯等等更有助於睡眠。運動讓你身體溫暖,此時如果走進一間溫度較低的臥房,保證你立即呼呼大睡!!

7.睡前數羊有助於入睡?

睡前頭腦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消化處理資訊。因此,數羊或是其他耗腦力的活動對睡眠沒幫助。最好是想像一些讓你放鬆的事,例如想像一個你想度假的地方。放鬆的音樂或是輕微沙子的味道有助於入眠。 

8. 睡前一杯咖啡不影響睡眠?

咖啡影響每一個人,甚至對那些咖啡重度成癮者而言。酗咖啡的人如果一天少一杯咖啡,可能睡眠品質會比較好。

9.深夜的消夜會影響睡眠?
研究證明睡前一到兩小時來一杯小杯富含碳水化合物跟一些蛋白質的消夜有助於睡眠。

10. 你需要連續八小時的睡眠?
歷史記載中古世紀的人的睡眠習慣是分兩次的。科學也證明人不需要連續的八小時睡眠,分段式的睡眠不會影響次日精神。

參考資料:
THE 10 BIGGEST SLEEP MYTHS KEEPING YOU AWAKE AT NIGHT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21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個案及6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個案分佈以新北市11例最多,其次為桃園市3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5例本土病例(其中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8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

閱讀詳情 »

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列席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昨日專家會議討論高端MVC-COV1901新冠肺炎疫苗專案製造申請案,由於其中和抗體效價是AZ的3.4倍,最終核准製造。至於總統蔡英文是否帶頭施打國產疫苗,提升打氣?指揮官陳時中僅簡短回應,「尊重她本人意願」。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則表示,總統、副總統...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表示,國內疫情已較為穩定,為兼顧國內妥善安排人力及實務上業務需求,自今年7月20日起恢復移工調派至同一雇主之其他工作場所。至於工作延伸(即雇主指派移工至客戶契約履行地工作),考量移工流動性較高及染疫風險,仍暫緩解封,未來將視疫情再行檢討。疫情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產疫苗真的來了,高端疫苗今(19)日正式通過緊急授權使用EUA,獲食藥署核准專案製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曝光最快供貨時間點落在8月份「少量供應應該沒問題」。不過,外界要求揭露做為審查標準的國人接種AZ疫苗抗體效價數字,陳時中則拒絕,稱因聯亞疫苗還在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