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原來「玉米」的食療這麼強!能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腎病 竟還能?! 不知道就太可惜了!!

 

原來「玉米」的食療這麼強!能防高血壓 動脈硬化 腎病 竟還能 不知道就太可惜了!!
(圖片來源tech.sina)

 

從古至今,玉米的保健功效都是有口皆碑的,無論是你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喜歡吃些玉米的,一直都不乏​​其人。 

在國際會議上,從來不提大米、白面,也不提洋快餐。穀類裡第一提的是老玉米,說它是“黃金作物”。美國醫學會作過普查,發現印第安人極少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就是吃老玉米吃的。後來,研究發現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谷固醇、維生素E,可以避免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此以後,美國人就改吃玉米了。美洲、非洲、歐洲、中國的香港、廣州,早上都吃玉米羹了。

 

玉米的保健功效 


我們一般只把玉米當成主食來食用,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講,它還是有一定的保健效果的。中醫認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健脾滲濕、平肝利膽的功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開胃的功效。此外,玉米還有降血壓、降血糖的功效。 

血壓高,玉米是良伴

一、高血壓

玉米最早是產於南美洲的,當地的印第安人一直都在喝玉米粥,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來沒有出現過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所以在“富貴病”高發的今天,多吃點玉米可以起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二、水腫或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症 

不僅玉米的保健功效很好,玉米須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玉米須又叫棒子毛、玉蜀黍須。它是玉米的花柱及柱頭,最早將玉米須列為藥材的是《滇南本草》。採集玉米須時,一般要等到秋後,玉米都成熟了,然後再把已經乾燥的玉米須從上面擇下來。不要去採新鮮的,否則玉米就都不長粒了。玉米須的利水的功效特別好,像水腫、小便不利、乳汁不通,用玉米須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胃口不好、消化能力降低的人 

由於玉米是一種食物,因此所有人都可以吃。最常見的吃法就是將玉米磨成面後煮粥。東北還有豪放的大楂粥。楂子粥與玉米麵粥相比,粒要粗些,一般會和芸豆同煮。煮粥時,為了使粥能熟爛,通常會把棒碴和芸豆泡上半天,等到碴子膨脹、變軟後倒入鍋中大火煮。開鍋後還不算完,還得放些面鹼,改用小火熬一會兒,等玉米碴子開了花,一鍋香噴噴的粥就熬好了。不過與玉米麵粥相比,玉米碴子不容易消化,所以消化不好的人還是喝玉米麵粥好。 

玉米養生保健食譜

玉米須燉豬胰

原來「玉米」的食療這麼強!能防高血壓 動脈硬化 腎病 竟還能 不知道就太可惜了!!

這是一道出自《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的菜餚。本方包括玉米須30克,豬胰150克,製作藥膳時候,可將豬胰洗淨切塊,玉米須洗淨,兩味同用水煮40分鐘,加入適量佐料,取湯飲服,一日分二次飲完,十天為一療程。需要注意的是本湯須連服方能有效。


在這道藥膳裡面,豬胰味甘性平,清肺胃虛熱,治肺痿咳嗽,消渴等症。玉米須據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發酵製劑對家兔有顯著的降低血糖作用。 《現代實用中藥》謂其對“腎病、浮腫性疾病、糖尿病等有效”。玉米須有很好的利尿,降壓,止血和健脾胃作用。

玉米橘核羹,輔治乳癌有一手 

 原來「玉米」的食療這麼強!能防高血壓 動脈硬化 腎病 竟還能 不知道就太可惜了!!

玉米粒100克,橘核10克,絲瓜絡50克,雞蛋1個,白糖、濕澱粉各適量。將玉米粒洗淨,放鍋內,加清水煮爛;橘核洗淨,研成粉。絲瓜絡洗淨,加水煎湯,取汁。雞蛋磕入碗中攪打均勻。沙鍋上火,加入藥汁,放入玉米粒、橘核粉,再煮沸、下雞蛋液熟後,放白糖,用濕澱粉勾芡即成。

在這道菜餚裡面,絲瓜絡為中藥,性平味甘,清熱化痰,通經活絡,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玉米具有抗癌作用,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抑制癌細胞發展。橘核性平味甘,理氣止痛,治乳癰。以上各物製成羹,可輔治乳腺癌。

VIA

大家都在看>>>

 
原來「玉米」的食療這麼強!能防高血壓 動脈硬化 腎病 竟還能 不知道就太可惜了!!

為何「肝癌」一發現就是晚期?你的肝若出現這三種症狀,就恐怖了...千萬要注意!!

原來「玉米」的食療這麼強!能防高血壓 動脈硬化 腎病 竟還能 不知道就太可惜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初春是水痘好發季節,以往台灣水痘疫情在3、4月開始攀升,今(108)年2月水痘單周門診就診人次近千人,達5年同期新高,且其中許多是群聚感染。自2004年起,國內提供滿1歲幼兒免費接種一劑水痘疫苗,但小兒科醫師陳木榮指出,隨年齡增長,疫苗保護力多少會下降,4-6歲孩童可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超過2,100萬人正在遭受思覺失調症困擾,而高復發率是治療過程中的挑戰之一。在藥物治療方面,主要分成口服藥物及注射針劑兩種,由於多數患者都無法按時服藥,極易復發,而每一次復發對患者來說都是不可逆的傷害;因此,及早使用長效針劑,可將復發機率降到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燒燙傷就像難以抹滅的痕跡,即使痛苦過去,傷疤也會時刻提醒那場惡夢真實的存在過,而大面積燒燙傷患者,更要面臨不斷的植皮、換藥、復健,凹凸不平的疤痕攣縮即使穿上了壓力衣,仍無法使其完全平坦;不過,醫美科技的不斷更新,推陳出新的傷疤治療科技,已為許多燒燙傷、疤痕困擾的患者帶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治療癌症上,免疫治療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雖被證實有效,但非第一線藥物,且目前仍有很多未知的部份要探討;臺中慈濟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高瑞和指出,病患在治療前,仍須得接受醫師評估與建議,從最標準的治療開始執行,尤其目前第一線藥物都是經實證醫學驗證,效果是最好的,除非真的達不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