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脹、腹痛。原因是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還有漸漸加重的趨勢。
2、便血,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右半結腸癌病人中有這種,肉眼可見的便血者佔36。5%。這也屬於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表現。
3、貧血,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這種,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腫瘤阻塞,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
4、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直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當大腸腫瘤相對較大且有糜爛、潰瘍或感染時,才可能發生大便習慣、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如果癌腫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導致腸腔相對狹窄,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絲。
定期排毒可以預防大腸癌。
大家看了要趕快分享給身邊的人……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一直放屁 大腸癌放屁 大腸癌常放屁 大腸癌痔瘡症狀 大腸癌大腸癌 痔瘡 症狀標靶治療 大腸癌不明原因 英文預防大腸癌glass liplip balm一直拉肚子 大腸癌常拉肚子 大腸癌預防大腸癌 水果長期腹瀉 大腸癌養身肚子一直叫一直放屁 大腸癌常放屁 大腸癌一直放屁有可能大腸癌前兆大腸癌初期症狀大腸癌痔瘡大腸癌治療方法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放屁大腸癌一直放屁大腸癌腸癌放屁放屁大腸
相關推薦
最新!【死亡累計23例】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2021.05.22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5月23日為止,已經有23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孩子疑似出現心理問題怎麼辦? 專家告訴你該做什麼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小志到了3歲還不會開口說話,成天獨自盯著旋轉的玩具,一拿走就哭鬧不已,家長因此著急帶他就醫。早療團隊評估後發現,小志患有自閉類群障礙症,進而將小志轉介給臨床心理師,讓小志接受社交互動的訓練,增加其社交動機,一方面透過遊戲增加小志的社交參與程度,同時也提供家長安撫兒童情緒...
閱讀詳情 »疫情期間是戒菸好時機! 「渥太華戒菸模式」贏回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值此疫情肆虐的非常時期,民眾除了戴好口罩、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外,有慢性病的癮君子,正是戒菸自救的好時候。醫院戒菸服務 由被動改主動臺中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傅彬貴表示,根據正在召開的美國胸腔醫學年會大會報告指出:「使用傳統紙菸或者電子煙,都會使呼吸道的免疫功能下降,增加...
閱讀詳情 »宅在家也要小心熱傷害 保持室內通風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受到疫情影響,政府啟動學校停課不停學的措施,許多企業也紛紛執行讓員工在家辦公模式,再加上連日來高溫炎熱,讓許多人宅在家,但除了努力防疫外,也要注意熱傷害。國民健康署表示,室外受到輻射影響容易造成熱傷害,但當室內空氣不流動,導致熱能無法排出,這時環境溫度升高,對於老人或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