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宅在家也要小心熱傷害 保持室內通風是關鍵

宅在家也要小心熱傷害 保持室內通風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受到疫情影響,政府啟動學校停課不停學的措施,許多企業也紛紛執行讓員工在家辦公模式,再加上連日來高溫炎熱,讓許多人宅在家,但除了努力防疫外,也要注意熱傷害。國民健康署表示,室外受到輻射影響容易造成熱傷害,但當室內空氣不流動,導致熱能無法排出,這時環境溫度升高,對於老人或兒童等體溫調節較不佳,就容易產生熱傷害。

養成定時喝水習慣 助身體補充水分

要如何預防室內熱傷害呢?國民健康署指出,民眾不妨把握多喝白開水、設定冷氣溫度以及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等三招,遠離熱傷害找上門;像是平時就應養成定時喝水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且應以白開水為主,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

冷氣設定26至27度 避免溫差大導致不適

國民健康署說明,平時若要吹冷氣也應設定在26至27度,以避免進出冷氣房時,身體因難以適應溫差導致打噴嚏、流鼻水等不適,且從戶外到冷氣房內最好先穿薄外套,若不開冷氣時,也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以加速散熱速度;最後則是儘量穿著寬鬆的衣服,透過開口處較寬敞的衣服,有助於形成對流,幫助達到散熱效果。

出現疲倦無法流汗要小心 恐是熱傷害徵兆

只要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且多保持水分,就能遠離中暑,保護身體。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若發現家中長輩及孩童出現疲倦、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甚至有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等症狀時,就可能是熱傷害徵兆,應盡快離開高溫環境且設法降低體溫,並提供加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盡快就醫,避免危及健康。

【延伸閱讀】

夏天妹妹搔癢好尷尬 原來是前庭炎 中醫調理還你舒爽

什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 使用於肺癌篩檢有何優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1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吃過生薑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1生薑害的我們不長口腔潰瘍了用熱薑水代茶漱口,每天二至三次。一般六至九次潰瘍面​​可以收斂。 2生薑​​害的我們牙周炎消腫了先用熱薑水代茶漱口,早晚...

閱讀詳情 »

皮膚覆蓋於人體的表面,可以算是人體最大、面積最廣的器官,可以反映出內臟的病變。所以從皮膚觀察某些病癥的信號,也是有理可循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醫學界研究發現,不少缺乏典型征狀或是處於隱性期間的糖尿病人,其皮膚往往會出現種種異常變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反映到皮膚上訊號有: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對於學生而言,寫功課是責任之一,但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近視加深,也是目前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部透過問卷調查發現,目前8歲學生,將近有八成五的比例,平均要花1.5小時才能完成作業。中興院區眼科醫師蕭雅娟表示,為避免孩童近視度數快速增加,建議每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喜愛戶外踏青活動的傅小姐,近期才剛退休,正打算好好規劃退休生活,但卻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無法久站或久走,還會伴隨著疼痛腫脹的感覺,必須暫停戶外活動。所幸,為治療關節炎,開始到醫院施打「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目前不適已大幅改善,還恢復了健行活動。收治傅小姐的大千綜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