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服化療藥納健保 33歲胃癌輕熟女勇敢抗癌

口服化療藥納健保 33歲胃癌輕熟女勇敢抗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名33歲輕熟女每天工作壓力都很大,有時甚至好幾天工作超過12小時,2014年因胃出血昏倒住院,照胃鏡以為是胃潰瘍,用藥後,還是持續出現胃痛、血便等症狀,後來轉診至臺大醫院,開刀後才確診是胃癌第二期,開刀後,開始服用口服化療藥物,降低復發風險。

另有一名22歲年輕男性連續兩個月一吃就飽,一飽就吐,到了後來,吃飽就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只好到醫院做檢查,一檢查發現已經是第四期胃癌,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

胃腫瘤位置不同 症狀也不一樣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表示,雖然胃癌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但有時還是會看到一些年輕病例,一般來說,面對這些年輕患者,醫師多半不會在第一時間就認為是胃癌,因此很容易輕忽為癌警訊。

胃癌依腫瘤位置不同,症狀可能也不太一樣,腫瘤位在胃部上端時,患者有時根本吃不下食物,若腫瘤位於胃部下端,食物累積於胃部,越積越多,最後堆滿食物,患者就會吐出來。像上述22歲年輕患者的腫瘤就是位於胃部下端。

術後治療重點在於預防復發
趙毅主任指出,晚期胃癌患者平均存活期不到一年,平均只有8到12個月。對於胃癌防治,重點在於要定期做健康檢查,若發現罹癌,就要預防復發,多爭取一線生機。

早期、中期胃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但第2、3期胃癌的患者,手術後約有4成的人在5年內復發,術後3年更是復發高峰期,約有9成的患者在這段時間復發,一旦復發成為晚期胃癌,5年存活率只剩22%。臺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炯年、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柏居皆表示,胃癌術後搭配化學治療,目的就是要降低復發風險。

口服化療藥物通過健保給付 患者選擇增多
今年12月1日起,口服化療藥物納入胃癌治療用藥健保給付,主要適用於胃腺癌第二期、第三A期或第三B期且接受胃癌根除性手術的成年患者,由於通過健保給付,患者一年可省下近40萬藥費,用藥選擇性增多。

趙毅主任表示,研究顯示,第二、三期胃癌患者開刀後服用口服化療藥物,可降低33%死亡風險,復發機率也下降34%。不過有些人用藥後可能產生厭食、噁心、腹瀉、皮膚起紅疹等副作用,也有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白血球及血小板下降、肝功能異常等現象,醫師多會密切追蹤,若藥物副作用讓患者非常不舒服,可以考慮減少劑量,患者會稍微舒服一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4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依據衛生福利部今年6月公布的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肝癌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二,死亡率達33.4%,威脅性極高。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陳彥仰主任指出,慢性B型肝炎與C型肝炎是導致國人罹患肝癌的主要危險因子,由於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發現時已進入後期,無法透過開刀、電燒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因為在乎所以難受!球場失敗對於任何人都難以接受,臺北市心理諮商師公會理事長藍挹丰表示,想要重拾比賽信心,關鍵在於如何看待失敗。知名高爾夫球教練李東(Louis Lee)鼓勵,選手失去信心時,應該從簡單處找回自信心,再去挑戰更困難的事情,並強調營養均衡是影響運動表現的關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要用自己的足測數據,走出台灣的路。」知名皮鞋業者與台灣骨科足踝醫學會日前舉辦足醫產業交流論壇,討論足測大數據應用趨勢。皮鞋業者總經理郭欣怡表示,其大數據會開放給醫師臨床應用,替台灣足部健康貢獻。台灣骨科足踝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鄭裕民則期許,大數據未來結合智慧材料、AI...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已成為交通安全的隱憂,根據警政署統計,以105年A1類道路交通事故來看,以75~79歲及20~24歲之死亡人數較高。據悉,老年人的視力退化、聽力障礙、反應遲頓、腿腳無力等都是造成駕駛困難的因素之一。無論是否持有高齡駕照,專家建議積極參與長輩們的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