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只喝母乳引發缺鐵性貧血 小心影響大腦發育

只喝母乳引發缺鐵性貧血 小心影響大腦發育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面臨少子化的時代,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隨政府提倡母乳哺育,愈來愈多媽媽產後願意哺餵母乳。醫師表示,母乳當然是最好的寶寶食物,但成長發育的過程,營養均衡很重要,尤其六個月大後的嬰幼兒,除了母乳也要增加副食品的攝取,才能避免缺鐵性貧血的狀況發生。

全母乳哺餵致缺鐵

一名一歲大的女童於兒童健康檢查門診時發現臉色較為蒼白,經詢問後發現其飲食為全母乳哺餵,且六個月後極少攝取副食品。雖然活動力良好且生長曲線正常,但血液生化檢查已有缺鐵性貧血情形。經教導添加富含鐵質食物及給予口服鐵劑治療後,再追蹤血紅素與血清鐵蛋白顯示恢復正常。

缺鐵將影響大腦發育

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主任吳靜淑醫師指出,缺鐵性貧血的孩童常無明顯的臨床症狀,所以常會被輕忽。缺鐵性貧血會發生於各種年齡,通常剛出生的嬰兒體內還含有足夠量的鐵,但進入六個月後,對於鐵的需求較高,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缺鐵性貧血會影響嬰幼兒心智及運動能力的發展。研究發現,幼兒時期有缺鐵性貧血者,其青少年時期的認知能力較幼年無缺鐵性貧血者為差。

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幼兒缺鐵性貧血嚴重時,會出現嗜睡、臉色蒼白、躁動、食慾不佳、活力較差、呼吸急促等表現。亦可能有暈眩、口角炎、匙狀指甲等現象,或有運動耐力降低、免疫力下降等情形。吳靜淑醫師表示,除改善飲食習慣外,也需開立口服鐵劑補充二至四個月,直至血紅素正常。

注意含鐵副食品的攝取

吳靜淑醫師提醒,家長平時要注意孩子食物攝取的情形,嬰幼兒六個月後,除母乳哺餵外,應適量添加富含鐵質的副食品。鐵質豐富之食物如紅肉、貝類、內臟類、動物血、蛋黃、綠色蔬菜、葡萄乾、全穀類等。人體對於動物性食物中的鐵質吸收率要比植物性食物高。此外,維生素C可提高鐵質吸收率,而茶葉與咖啡中之單寧酸鹽則會妨礙鐵質的吸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0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腎氣充足才能保持身體康健,不過,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都會受到腎虛的困擾。而腎虛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所以,要想改善這一現象,就需要先改掉自己的一些壞毛病。下面給大家介紹的十個養腎秘密非常重要,想要腎好最好從現在開始做起。   1、護好自己的雙腳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這是...

閱讀詳情 »

豬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副食品,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的作用,無論是用來燉湯還是清炒都別有一番滋味。不過,豬肉雖然好吃,卻也是有一定食用禁忌的。你知道豬肉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嗎?   1.大豆 從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豆類與豬肉不宜搭配,是因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

閱讀詳情 »

1.鞋底外側磨損正常鞋子的磨損重心在腳跟中間,並可從鞋跟外側看出約4度的傾斜,但如果傾斜大於4度,就說明腳跟外側受力過多,這種情況通常由​​於高弓足讓體重過多傾向於腳外側,造成鞋外側磨損突出。這種走路方式容易導致關節扭傷和損傷,長期的受力不均也會導致膝蓋外軟骨的磨損,引發關節炎。這種方式也會給髖骨施...

閱讀詳情 »

圖:「秋老虎」的大熱天,不必煲老火湯,只要用絲瓜快速滾個瘦肉湯,加些豆腐,就能補充水分又可清熱;加少許杞子則增添滋補肝腎的功效。 「秋老虎」熱熬人,此際市場正是絲瓜當令,購之作菜滾湯,有清熱除煩解瘡疥之毒的作用。廣東人所指的絲瓜和外省人所說的絲瓜(粵地叫水瓜),外形有別,但食療功效相同,尤其對南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