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給孩子吃「甜」要節制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翁慧玲

大家都知道攝取過量糖分會對人體造成負擔,然而喜好甜味是孩子的天性,面對生活周遭充斥著含糖食品,爸媽該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翁慧玲表示,常見的砂糖、冰糖、方糖或紅糖等,其實都是加工精製後的蔗糖,無論是哪一種糖,若「過量攝取」,經身體代謝後會轉變為脂肪,儲存於肝臟或身體其他部位,進而引發其他疾病。

 

幼兒每天建議攝取量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除了正常飲食之外,一日當中所攝取的糖分,以不超過總熱量10%為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1~3歲大的幼兒每日飲食攝取總熱量依活動量不同約需要1,150~1,350大卡,翁慧玲營養師指出,若以每日所需總熱量為1,150大卡計算,每日可額外攝取之糖分為115大卡( 1公克=4大卡),約28公克。

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例如:1顆方糖約5公克,1瓶100c.c.的養樂多約含3顆方糖,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X5(公克)X3(顆)X2(瓶)=120大卡,遠遠超過幼兒1日可攝取之標準,由此可見,幼兒每日可額外攝取的糖分並不多,不小心控制就非常容易超出建議攝取量。

 

攝取過多糖分對幼兒的影響

若人體攝取過多糖分,會造成肥胖、三酸甘油脂過高、形成脂肪肝,或引發其他代謝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還會加速細胞的老化;有研究顯示,吃甜食可能使孩子變得脾氣暴躁、不易安撫、精神亢奮等情緒變化。她指出,單就部分個案無法斷定孩子情緒不穩定是吃太多甜食所致,但攝取過多糖分會對身體造成負擔,這是不爭的事實。

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生活周遭有很多食品為了增添風味而加入大量糖分,對幼兒來說,這些吃進嘴裡的「甜頭」,除了會造成疾病或影響情緒之外,最直接影響了孩子的食欲,進而使部分營養攝取不足並影響發育與生長,此外,也可能增加蛀牙的風險。

 

酌量提供的教養原則

喜好甜味可說是孩子的天性,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糖果餅乾,孩子很難不被吸引。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售的糖果餅乾,除了含有高糖分以外,為了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適口性、美觀性等,還會使用其他人工添加物,例如:人工色素、反式脂肪酸、防腐劑等,若大量食用,可能會影響健康甚至成為誘發疾病的潛在因子。

翁慧玲營養師說明:「3歲以下的嬰幼兒,生活環境與接觸對象多以家庭為主,限制含糖食物相對較容易」,她以個人經驗建議,減少孩子吃糖可訂定規則,例如:一週一次或這個東西吃完就沒有了,既能滿足孩子對甜食的欲望,又不讓孩子養成吃糖果餅乾的習慣。」除了訂定規則酌量提供甜食的頻率與分量之外,家長應不主動提供、不把零食做為獎賞、避免家中囤積零食,減少孩子「想吃」的念頭,最重要的是,為不影響正餐食欲應避免在飯前給予。

 

自製甜點

許多爸媽為了讓孩子獲得充足營養、健康成長,對於食材選用及料理方式相當講究,以自製甜點取代市售產品,翁慧玲營養師表示,甜點的種類選擇相當多,可以天然食材、具有營養價值的甜品為首選,例如:紅豆湯、綠豆湯或蓮子銀耳湯等,食材本身就具有甜味,剛開始煮給孩子吃的時候,可試著減少糖分添加,或以料多湯少的供應方式,讓孩子多吃具有營養的食材,少喝甜湯。

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而甜味劑也可使用水果或原味優格取代,但她提醒,無論是水果內的果糖,或是原味優格添加的少許砂糖,都是熱量來源,「過量」攝取還是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點心聰明選.健康無負擔

翁慧玲營養師指出,一般5歲前的幼兒,1天建議給予5~6餐,而餐與餐之間的小點心,可以提供奶類、水果類、主食類,同時也要注意點心的分量,以不影響孩子吃正餐的食欲並適時調整為主。她提醒,享用甜食的喜悅容易讓人忘情,但不要忘了「淺嘗適量」原則,才能讓心肝寶貝健康且快樂成長。

 

文章連結

只要喝2瓶養樂多,含糖量為4大卡!如何避免小寶貝吃進太多糖分呢?

※原文刊載於2017年0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65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少年(第485例)由美國回台,在居家檢疫時雖然無症狀,但地方衛生單位採檢確診,成為全國矚目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第485例病毒培養結果,都無法培養出病毒,判定第485例不具傳染力。另外,加利公司非法口罩更換,指揮中心已經鬆口,更換時程將會延長。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際爭相開發新冠肺炎疫苗,媒體報導,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因1名受試者出現無法解釋的疾病,全面暫停所有人體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目前從媒體得知該名受試者應該是發生脊髓炎,目前要確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先天缺牙除了會造成美觀問題,也會因隙縫緣故容易有食物殘留,埋下蛀牙或牙周病的危險因子,甚至會影響到咀嚼功能及說話。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劉宜華指出,先天缺牙是常見的人類顱顏面畸形,雖較少發生於乳牙齒列,但乳牙缺失的病人有30至50%的機率在未來亦缺少恆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罹患憂鬱症,不僅會使人的社會功能退化,對於家庭及社會也會造成巨大衝擊!安南醫院憂鬱症中心陳亮宇醫師表示,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憂鬱症已為2020年全世界三大極需重視疾病之一,且與癌症、愛滋病並駕齊驅,為人類失能(disability)第一名之疾病,尤其面對經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