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可怕!做完9件事後一定要洗手

可怕!做完9件事後一定要洗手

1.看完報紙要洗手

 

  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異丙醇、甲苯等有機溶劑,這些物質即使是殘留部分,也對人體有害。因此,看完報紙後要記得洗手。另外,早上取完牛奶或報紙後也要洗手。因為牛奶箱、報紙箱都很容易滋生細菌。

  2.外出回來要洗手

  外出期間,雙手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一些公共場所的東西,比如門把手、電梯扶手、直梯按鈕等,這些地方都是細菌、病毒聚集的地方,非常臟。所以,外出回來,一定要先洗手再乾其他的事情。

 

  3.摸錢後要洗手

  錢上、錢包都埋伏著細菌。因此,拿完錢包、鈔票,用過提款機之後要洗手。

  4.點餐後要洗手

  菜單被客人們拿來拿去,隨便一放,上面都會潛伏著大量的細菌。可見菜單確實很髒,很少有餐廳會對菜單定期消毒。因此,在外就餐,看完菜單點完菜之後不要忘了洗手。

  5.使用電腦手機後要洗手

  電腦及手機上也都有細菌,肉眼看不見,但不代表沒有細菌。這些都是很容易被人忽視,卻又非常臟的幾種常用物品。因此,使用電腦、鼠標、手機後要洗手。

  6.晾完衣服要洗手

  髒衣服和洗衣機裡面的細菌,會在洗滌過程中沾染到衣物上。晾衣服的過程中,雙手很可能沾上這些細菌,衣物經過紫外線照射最終能達到消毒目的,手卻常常被忽視。

  7.摸過小動物或玩具後要洗手

  有些人喜歡養小動物,每天為小動物洗澡,認為這樣小動物身上就不會有細菌了。其實不然,小動作可能會帶有一些傳染源。另外,經常抱的毛絨玩具也會帶有細菌。因此,觸寵物或玩毛絨玩具後要洗手,預防動物相關的傳染病。

  8.當手接觸身體分泌物後要洗手

  比如用手摀住口鼻打噴嚏、咳嗽或擤鼻涕後,手極有可能接觸到身體分泌物,這時手上會帶有細菌,如果不洗手就餐,可能會將病毒帶入體內。因此,手接觸身體分泌物後要洗手。

  9.換尿片或處理污染藥物後要洗手

  為小寶寶或病人更換尿片後,或者處理完被污染的物品後,都要洗手。總之,別小看了這些洗手習慣,它可幫助您阻隔疾病的發生。

相關推薦

  時常胸悶、胸痛是什麼原因?  年輕人飲食不正常也會心律不整? 近期不少民眾因打完疫苗後,突然有胸悶、心悸等症狀,擔憂與副作用或心臟疾病有關,尋求心臟科看診的比例有所增加。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若胸悶或心悸情節嚴重、且先前尚未發生過任何相關症狀,前往心臟科就...

閱讀詳情 »

    心肌梗塞為何容易在冬天發生?  夏天「過度流汗」會誘發血栓反應? 每年11-12月正值秋冬交替期間,早晚溫差極大,若家中長輩有相關心血管疾病史,需特別留意「心肌梗塞」發作風險。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冬天天氣寒冷,血管壁中的不穩定斑塊破裂,容...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境外移入個案再攀新高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24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而單日新增24例境外移入個案也再寫下今年的新高紀錄,且高達19例目前掌握都是完整接種過疫苗的突破性感染個案。陳時中也憂心忡忡,直言看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防疫旅館又爆疑似群聚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境外移入個案單日新增24例再創今年新高,其中案17058、案17085、案17099是住在同一防疫旅館的5樓跟6樓,雖然房間沒有相鄰,先是案17058返家居家檢疫期滿前採檢被確診,回頭去追才發現同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