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可怕!做完9件事後一定要洗手

可怕!做完9件事後一定要洗手

1.看完報紙要洗手

 

  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異丙醇、甲苯等有機溶劑,這些物質即使是殘留部分,也對人體有害。因此,看完報紙後要記得洗手。另外,早上取完牛奶或報紙後也要洗手。因為牛奶箱、報紙箱都很容易滋生細菌。

  2.外出回來要洗手

  外出期間,雙手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一些公共場所的東西,比如門把手、電梯扶手、直梯按鈕等,這些地方都是細菌、病毒聚集的地方,非常臟。所以,外出回來,一定要先洗手再乾其他的事情。

 

  3.摸錢後要洗手

  錢上、錢包都埋伏著細菌。因此,拿完錢包、鈔票,用過提款機之後要洗手。

  4.點餐後要洗手

  菜單被客人們拿來拿去,隨便一放,上面都會潛伏著大量的細菌。可見菜單確實很髒,很少有餐廳會對菜單定期消毒。因此,在外就餐,看完菜單點完菜之後不要忘了洗手。

  5.使用電腦手機後要洗手

  電腦及手機上也都有細菌,肉眼看不見,但不代表沒有細菌。這些都是很容易被人忽視,卻又非常臟的幾種常用物品。因此,使用電腦、鼠標、手機後要洗手。

  6.晾完衣服要洗手

  髒衣服和洗衣機裡面的細菌,會在洗滌過程中沾染到衣物上。晾衣服的過程中,雙手很可能沾上這些細菌,衣物經過紫外線照射最終能達到消毒目的,手卻常常被忽視。

  7.摸過小動物或玩具後要洗手

  有些人喜歡養小動物,每天為小動物洗澡,認為這樣小動物身上就不會有細菌了。其實不然,小動作可能會帶有一些傳染源。另外,經常抱的毛絨玩具也會帶有細菌。因此,觸寵物或玩毛絨玩具後要洗手,預防動物相關的傳染病。

  8.當手接觸身體分泌物後要洗手

  比如用手摀住口鼻打噴嚏、咳嗽或擤鼻涕後,手極有可能接觸到身體分泌物,這時手上會帶有細菌,如果不洗手就餐,可能會將病毒帶入體內。因此,手接觸身體分泌物後要洗手。

  9.換尿片或處理污染藥物後要洗手

  為小寶寶或病人更換尿片後,或者處理完被污染的物品後,都要洗手。總之,別小看了這些洗手習慣,它可幫助您阻隔疾病的發生。

相關推薦

潮健康/編輯部 全球糖尿病破4.6億人  台灣患者已逾227萬 隨著社會型態與飲食內容轉變,慢性病照護成為國人最重要的健康議題。根據統計,全球至少有4.6億人罹患糖尿病,預估在2025年將突破7億人。台灣糖尿盛行率更高達約11.8%,超過227萬糖尿病患者,不僅位居第5大死因,也是健保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方面快速消化即期的莫德納疫苗,一方面預防可能的Omicron威脅,國內提早開打第三劑,只要滿5個月間隔就能接種莫德納當追加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3)日公布最新數字,截至12月12日止,符合接種第三劑資格的第一波6萬人,已經接種超過3萬人,已經打了...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扯!救命用的抗生素注射劑,竟被醫院發現不良品,玻璃瓶內竟有「玻璃碎片」。食藥署今(13)日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警訊,接獲有醫療院所通報由永信藥品生產的「達比黴素注射劑」,居然有玻璃碎片混入藥品內的情形,共有一批號、2.7萬支產品必須啟動回收。而該藥品市占率超過一成,每年國...

閱讀詳情 »

記者金仲達/台北報導 隨著《特管辦法》開放、新版生技條例將納再生醫療獎勵,政府大力推動再生醫療產業,讓台灣的人類細胞治療應用成為耀眼的國際焦點,訊聯生技(1784)於再生醫學也有4大成功應用,包括脂肪幹細胞通過《特管辦法》與新光醫院合作退化性關節炎,與三軍總醫院、中山附醫合作糖尿病慢性傷口癒合;免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