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是否也該零核?


日本311福島強震,引發的海嘯除了造成了當地重大的傷亡及毀損,核能電廠因而冷卻系統故障,導致能源棒外露溫度過高,引進海水降溫時卻發生氫氣爆炸而輻射外洩,更是震驚全球,國際間甚至將福島核能電廠事故列為核災中最高等級第七級,是繼車諾比之後,全球第二起列為七級核災的核能災變,當時更是讓鄰近日本的台灣憂心忡忡,深怕外洩的輻射會飄來台灣。
 
當日本強震造成核災之際,身處地震帶的台灣也開始出現反核的聲浪,甚至出現「零核家園」的訴求。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http://www.pollster.com.tw﹞在5/19-20就針對了「零核」的議題進行了市場調查。
 
不使用核能發電 逾七成六民眾贊成
在日本311核災過後,民眾是否贊成也位處地震帶的台灣零核﹝不使用核能發電﹞?調查結果顯示,有26.1%的受訪者表示「非常贊成」,另外有高達50.1則表示「贊成」;有19.6%表示「不贊成」,最後則有4.2%認為「非常不贊成」。由此可知,贊成台灣不用核能發電的比例有76.2%﹝非常贊成+贊成﹞,因為除了核能之外,其實有許多發電的方式,只是也許成本較為昂貴或者發電不易,但是起碼比核能來得安全且環保,在環保意識高漲的現今,加上安全的考量,有愈來愈多民眾贊成台灣能夠成為「零核家園」。
台灣是否也該零核
 
從性別進一步分析則發現,男性與女性雖然都是贊成不用核能發電的佔大多數,男性卻在不贊成的比例上高出女性許多﹝男性28.1%,女性19.7%﹞。因為站在女性的角度,純粹就是安全性的考量,但是男性可能對於核能方面較多研究,了解核能是目前最為方便且低廉的發電方式,若是廢核之後,所衍生出的費用、方便性、永久性等等,都將成為考量因素,因此對於廢除核能發電會有較多比例持保留態度。
台灣是否也該零核
 
七成五以上民眾 認為台灣人很浪費電
台灣人的用電習慣又是如何呢?結果發現,有31.5%認為「非常浪費」,有43.8%認為「浪費」,兩者就有高達75.3%;「中等」則有17.9%,認為節電的僅佔個位數﹝有點節電2.8%,非常節電1.8%﹞。台灣雖然目前油電雙漲。但是電價在亞洲地區並不算昂貴的,也就造成了許多民眾日常生活中沒有省電習慣,如隨手關燈、不要長時間開冰箱、冷氣溫度不要開太低等等,導致許多不必要的浪費。
台灣是否也該零核
 
此調查針對波仕特線上市調網15~65歲會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為946份,調查時間為2012/5/19-20,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為3.19%。執行方式是波仕特線上市調網(PollsterOnlineSurvey)透過網站市調平台,針對會員進行抽樣調查;由波仕特發送email邀請會員填寫波仕特所發佈的問卷,進行市場調查及市場訊息搜集。波仕特會員皆經過手機簡訊與email雙重認證通過,樣本資料可信度高於一般網站會員。
 
波仕特線上市調網為美商全通行銷集團成員,上網搜尋「美商全通」。
 
加入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
最IN的即時民調
讓您隨時發表您的想法、心聲!
最新、最多元的市調新聞發表
囊括消費、娛樂、健康、飲食、科技、生活、產業、投資...
讓您掌握最新市場脈動!
填答問卷,還有PO元回饋、禮券、禮品等多樣好康送給您
 
 
 
更多更新的市調結果都在波仕特線上市調台灣是否也該零核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當孩子出現疲累、骨痛、莫名瘀青及持續高燒等症狀時,血液腫瘤科醫師建議就醫,進行血液檢查。反覆高燒一週    血液檢查有必要馬偕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庭吉提醒,當孩子反覆高燒持續一週,建議積極接受血液檢查。若孩子抱怨骨頭痛且影響日常生活、淋巴結腫大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50歲蔡小姐,腎臟及肝臟都被發現腫瘤,經歐宴泉和余積琨兩位醫師接力為他施行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腫瘤,至今預後良好;另一位61歲劉先生,因罹患攝護腺腫瘤,PSA指數也過高,經與歐宴泉施行新輔助治療縮小腫瘤及防止腫瘤擴散,半年後再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目前腫瘤沒有復發跡象。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睡上一個好覺!」是許多人奢求之事,成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鄭翔如指出,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7年調查顯示,台灣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為 11.3%;換句話說,每10人中,就有1人為失眠問題所困苦。睡眠障礙不解決 長期恐惹病上身從醫學上來解讀「睡不好」這3個字,意味著可能就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台灣人有 60 % 的移植角膜來自國外眼庫進口,不過由於運輸過程狀況多,對手術成效有一定影響,加上患者需自付金額,許多人難以負荷;因應此狀,衛生福利部於 2013 年提供經費,設立「臺灣國家眼庫」,並優化作業流程,提升捐贈使用率,也造福更多盲胞。過去 6 成角膜靠進口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