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一口肉丸子,竟等於吃下「?」種添加物!小編教你親手料理健康的【爆漿貢丸】...

吃一口肉丸子,竟等於吃下「 」種添加物!小編教你親手料理健康的【爆漿貢丸】...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你知道市面上多少肉丸子是真的嗎?你曉得入口吃下肚子的加工食品,究竟含有多少化學添加物嗎?3月26日(六)播出的TVBS《健康2.0》節目中,邀請到牛津化學博士陳耀寬、營養師謝宜芳、國宴主廚雷議宗與藝人芳瑜等,與主持人陳月卿一起解開加工食品的驚人秘密。

吃一口肉丸子,竟等於吃下「 」種添加物!小編教你親手料理健康的【爆漿貢丸】...

假食物真食品,你分得清楚嗎!
碎肉+粉+香料+色素 4原料變「人造貢丸」     

主持人陳月卿在節目中表示,加工食品混入多種添加物來製造,不僅省成本、又快速,家庭主婦在選購上,可得睜大雙眼。日前新聞即有提到,透過加工技術,將7.5克絞肉的豬肉水中,加入10克的組織大豆蛋白,就能變出肉漿,只要再添加香精與色素等,就能做出各種人造豬肉丸、魚丸等,儘管在衛福部的合法添加範圍內,食用過多仍會對肝、腎代謝產生影響,不可輕忽。

吃一口肉丸子,竟等於吃下「 」種添加物!小編教你親手料理健康的【爆漿貢丸】...

資料來源:由TVBS提供

吃的是肉還是“添加劑合成物”?
挑肉(魚)丸宜「聞、看、摸」

日前香港長訊月刊在「香港還剩多少真魚蛋?」一文中指出,「雞無雞味,魚無魚味」,這是近年港人常掛在嘴邊的嘆息。點出目前香港的魚蛋文化及許多庶民小吃中,「原食物」在消費市場上逐漸少見,加工食品卻越來越多,如何聰明辨識人造肉丸、魚丸?是現今家庭主婦的必備技能。國宴御廚雷議宗表示,肉(魚)丸的挑選,有三個重要步驟,建議大家以「聞、看、摸」分辨真假肉(魚)丸,即味道刺激、失去食物原色、太過Q彈等,都應該盡量避免選購。

吃一口肉丸子,竟等於吃下「 」種添加物!小編教你親手料理健康的【爆漿貢丸】...

資料來源:國宴御廚雷議宗

避免高油、高鹽、高鈉纏身
甚麼樣的人食用肉(魚)丸子要小心?!

營養師謝宜芳表示,貢丸含油量其實相當高,一般的營養建議中,均衡的飲食應該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各佔總熱量的50∼60%、15∼20%和30%以下,但是貢丸的脂肪竟然佔總熱量72%,愛漂亮的美眉,不要以為貢丸湯沒甚麼熱量,一但攝取失衡,吃入過多熱量與鈉含量,可是得不償失。雖然說肉(魚)丸基本上是人人都可以吃的,但是貢丸的鹽分是新鮮五花肉的4∼5倍,還是有小部分人需要格外注意,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與腎臟病的病人都不適合食用,包括肥胖體質的人都應減少攝取。

自己動手做,安心又划算
國宴級食譜大公開

肉(魚)丸的製作工序,就經濟效益而言,不比市場購買來的方便,卻能讓全家人吃到最安心的美味,國宴御廚雷議宗就在節目中大方公開國宴級食譜「爆漿貢丸」,教大家替家人的健康把關。

吃一口肉丸子,竟等於吃下「 」種添加物!小編教你親手料理健康的【爆漿貢丸】...

資料來源:國宴御廚雷議宗

 

【爆漿貢丸】料理方法:

黑豬肉粗絞300g、細絞肉100公克、蛋白一顆、鹽巴少許。

  1. 將所有食材放入調理盆內,用搗泥棒把它搗出黏稠度後並摔打拍出筋性。
  2. 備一鍋熱水煮沸,將搗好的絞肉用手虎口捏成球狀的型狀滾水煮熟成即可。

※Q彈秘訣:摔打拍,肉漿一張一縮,口感更加Q彈。

 

精彩節目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本周六日晚上21:00的《健康2.0》!

健康2.0 Youtube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人是「肉食主義」,餐餐都要吃肉,也有不少人腸胃功能不佳,就怕吃了肉而消化不良,引起腹脹、腹痛等問題。營養師林旻樺建議,烹調肉類料理前,可以使用木瓜、鳳梨或奇異果,打成果泥醃肉,透過水果酵素分解蛋白質,不但肉質更加細嫩,吃下肚也能較快消化。魚類肉質細嫩 腸胃負擔少雲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腎臟移植是目前對末期腎臟疾病最好的治療方式,不但可以避免長期洗腎帶來的不適及不便,長期存活率也高於洗腎患者。然而,腎臟移植並非一勞永逸,由於移植腎對受腎者(腎友)而言是外來物,患者須終生服用抗排斥藥物,避免身體產生排斥反應,為確保藥物作用與提升生活品質,醫療團隊會依照受...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 義大利有句諺語:「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象徵番茄營養價值高,擁有各種不同的抗氧化劑。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徐慧英說明,所謂抗氧化劑,能幫助身體細胞,不受自由基的傷害,進而降低罹患癌症與各類慢性病的機率;而番茄中豐富的槲皮素能預防動脈硬化、纖維質則可促進腸道蠕動,種種成分都證明它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約60歲的廖先生,因胃食道逆流就醫。廖先生不抽菸、生活作息正常,但妻子去年因肺癌逝世,因此也擔心自己有罹肺癌風險。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上肺有2顆分別為0.7公分及0.4公分的結節。肺癌為癌症死因冠軍 年奪9千命進行低劑量經診療及手術切除,廖先生切片檢查確診為肺癌第一期,術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