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這些寶物,調理濕熱體質,臉部不再油油的!!

吃這些寶物,調理濕熱體質,臉部不再油油的!!

via-http://toutiao.com/a5239962246/

濕熱體質的人來說,濕熱停留在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會出現相應的麻煩:如果要是在濕熱停留在關節筋脈就會出現局部腫痛,如果是在脾胃就會腹脹,噁心不喜歡吃飯,如果要是在肝膽就會出現肝區脹痛或者是皮膚、眼睛發黃,如果要是在在大腸就會出現腹痛腹瀉。如果濕熱體質的人要是再加上體型又偏肥胖往往就有患糖尿病、高血壓的危險。

一、濕熱質主要表現 

1、形:膚色偏黃,油性皮膚居多,口苦口臭,喜食肥甘油膩之品,大便燥結或粘滯不爽臭穢難聞。體臭、口臭、痤瘡、黃褐斑、脫髮、失眠。 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瘡粉刺,容易口苦口乾, 

2、神:性情多急躁易怒,煩悶懈怠,身重睏倦。 

3、舌苔:舌質是紅的,舌苔是黃的。熱越盛,他的苔就越黃,最後就變成黑色。。 

3、成因:先天稟賦,嗜煙嗜酒,滋補不當,情志抑鬱、消化道慢性炎症、婦科慢性炎症等。 

二、1.飲食調養:四季保養:春季不宜進食生冷粘膩等助濕生痰,妨礙陽氣升發的食物;以及動物脂肪、糯米甜點心、水分多性寒涼的水果蔬菜。夏季尤其不可貪涼,如長時間直吹風扇,空調溫度過低;宜洗熱水澡;避免冰凍飲料及水果。夏天暑濕季節是保養重點。

飲食:不可暴飲暴食,尤其不可多飲高糖飲料。少食性熱生濕、肥甘厚膩的食物。如菸酒、辣椒、菠蘿、橘子、芒果、山楂、柿子、石榴、豬肉、羊肉、狗肉、燕窩、銀耳、甲魚、海參等。宜食清淡、去濕的食物:薏苡仁、冬瓜、綠豆、苦瓜、絲瓜、黃瓜、西瓜、芹菜、萵筍、薺菜、鮮藕、豆角、綠豆芽、赤小豆、豆腐、蘿蔔、田螺、鯽魚、鯉魚、鴨肉、海帶、泥鰍、螃蟹、獼猴桃、楊桃、葫蘆、大麥、蠶豆。 

吃這些寶物,調理濕熱體質,臉部不再油油的!!

食療舉例: 

四仁赤扁豆粥: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綠豆20克,冬瓜仁15克,白扁豆15克,苦杏仁6克,白蔻仁1克,粳米100克。洗淨加適量水,煮粥。 

茵陳咖啡:茵陳10克,陳皮10克,咖啡20克,二藥用清水浸泡10分鐘,煎汁約150毫升,衝入咖啡,加方糖,以微甜為宜。 

8、起居:中年人定期檢查血脂、血糖、血壓。多進行戶外活動,每次運動以全身出大汗,面色發紅為宜,注意大汗後不宜馬上洗澡。可先用乾毛巾擦乾全身,待汗出明顯減少之後洗澡。衣著儘量寬鬆,並用棉、絲、麻等透氣散濕的天然纖維,以助於津液的循行、減少肌膚的濕氣。嗜睡者應減少睡眠時間,保持情緒的平穩。

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可多食赤小豆、綠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絲瓜、葫蘆、冬瓜、藕、西瓜、荸薺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食羊肉、狗肉、鱔魚、韭菜、生薑、芫荽、辣椒、酒、飴糖、胡椒、花椒、蜂蜜等甘酸滋膩之品及火鍋、烹炸、燒烤等辛溫助熱的食物。應戒除菸酒。

2.生活起居:

避免居住在低窪潮濕的地方,居住環境宜乾燥,通風。不要熬夜、過於勞累。盛夏暑濕較重的季節,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保持充足而有規律的睡眠。

3.體育鍛鍊:

濕熱質是以濕濁內蘊、陽氣偏盛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鍊,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排泄多餘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可以將健身力量練習和中長跑結合進行鍛鍊,健身力量練習採用槓鈴阻力負荷方法在健身房有教練指導下進行鍛鍊。

濕熱質的人在運動時應當避開暑熱環境,秋高氣爽,登高而呼,有助於調理脾胃,清熱化濕。

4.情志調攝:

    濕熱質的人要學會制怒。

    濕熱質的人性情較急躁,外向好動,活潑,常常心煩易怒,應節制安神定志,以舒緩情志。做到喜與憂、苦與樂、順與逆的正確對待,保持穩定的心態。克制過激的情緒,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

5.藥物調理:

可酌情服用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等。

via-http://toutiao.com/a5239962246/

 

小編精選即時精采熱門文章!

你沒看就太可惜了!看了絕不後悔!

幫孩子戒掉iPad、手機 這位媽媽只用這一招就ok!

吃這些寶物,調理濕熱體質,臉部不再油油的!!

女星真實身材曝光!!「范冰冰」竟如此虎背雄腰…「楊冪」「章子怡」都太驚人了!!

吃這些寶物,調理濕熱體質,臉部不再油油的!!

中國九把名劍!你聽過幾把?有一把可彎曲120度不斷裂變形…

吃這些寶物,調理濕熱體質,臉部不再油油的!!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已是高齡化社會,每個家庭都可能有長者走向失智,據統計,長照悲劇報導從106年的11件增至107年的22件,其中照顧失智者又為高風險群;失智者有隨講隨忘記等10大症狀,讓照顧者身心疲累外,甚至曾有輕生的念頭。隨著失智人口逐漸攀升,柳營奇美醫院配合長照2.0計畫成立失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位35歲劉先生常出現疲倦、貧血症狀,以為自己只是工作勞累而不以為意,不料一個月前突然昏倒送醫,經骨髓檢查確診為「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由於其症狀不易察覺,以及有些病人會抗拒抽骨髓的檢查,因此常延誤治療。就連知名作家、媒體工作者汪笨湖也因此疾病病逝,享壽65歲。初期症狀:貧...

閱讀詳情 »

1天照3餐喝咖啡真的好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Julie Radico博士說明,對某些人來說,咖啡因可能有助提升注意力及精神,但卻可能為患有焦慮症的人帶來麻煩。 Julie Radico博士在新聞稿中提到,在50至200毫克(mg)之內屬低劑量的咖啡因,但如果單次攝取超過400毫克,可...

閱讀詳情 »

每年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年宣導主題為「恁甘有C肝(時間,台語諧音)好心救好肝」,透過一語雙關、國台語諧音,強調C型肝炎治療時間的重要性,呼籲民眾掌握篩檢與治療黃金期。罹患C型肝炎近20年,本月初確認根治的藝人王彩樺呼籲,政府健保提供治癒率極高的口服新藥,國人都應「肝」緊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