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吞嚥困難3年 竟罹食道弛緩不能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你知道吞嚥困難很有可能潛藏著嚴重的疾病,甚至是惡性腫瘤嗎?今年40歲的國小老師陳先生,日前因持續3年吞嚥困難而就醫,診斷後才發現是罹患了罕見的食道弛緩不能(achalasia),在接受胸腔鏡Heller氏肌肉切開術後,復原良好,吞嚥功能也恢復正常。

成大醫院內科部一般內科吳忠泰醫師指出,陳先生平日生活作息規律正常,菸酒檳榔不沾,過去也沒有重大疾病史。但從三年前開始,每次吃完東西後,就會感覺胸口有異物塞住、卡住、很不舒服的感覺,不過數十分鐘後這種不適的感覺就會消失。

沒想到陳先生喉嚨卡卡的感覺竟然越來越嚴重,甚至變成有些吞嚥疼痛感,無論是固體或液體的東西都吞不太下去。且平躺睡覺時,也都會感覺口中有未消化食物與酸臭的味道逆流而出。就醫檢查後,確診是罹患罕見的食道弛緩不能(achalasia)。所幸在接受胸腔鏡Heller氏肌肉切開術後,除了輕微胃酸逆流的併發症狀外,陳先生已可恢復正常飲食。

吳忠泰醫師進一步解釋,「食道弛緩不能」是一種少見的良性食道疾病,發生率每年每十萬人約0.5人左右。主因為下食道括約肌無法舒張,以至於食道內的食物無法經由蠕動順利進入胃內,長久下來就造成了食道擴張的情形。常見症狀包括吞嚥困難、吞嚥疼痛、胸口疼痛、食物逆流、慢性咳嗽,嚴重者甚至會因為進食量不足而產生體重下降的症狀。

吳忠泰醫師強調,吞嚥困難其實是一個紅色警訊症狀,代表著背後可能潛藏著嚴重的疾病,甚至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像陳先生這樣經過了三年才來就醫,其實是很危險的做法,若最終診斷為食道癌,會因此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期。希望能藉此案例,提醒民眾不要輕視身體發出的警訊!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10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蔡孟泓報導)寒冬捲袖送熱血!捐血除了能促進血液再生、加強新陳代謝,也能直接幫助有需要的病友。除了一般的捐血外,捐血中心現正推廣「分離術捐血」,透過離心機從抽取的血液中分離出血小板、血漿,分離出的血小板,大多用於癌症化療或是大量失血症患者身上。台南捐血中心呼籲,國內少子化情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肌肉強壯有助於支撐骨骼,不少長輩因為年紀大、肌肉流失罹患肌少症,因此開始加強日常運動,但銀髮族該做哪些運動、做多久才合適?復健科醫師指出,近日氣溫下降,銀髮族運動前一定要記得暖身,以免肌肉拉傷。銀髮族運動鍛練大肌群復健科醫師張益維表示人體的肌肉分為大肌群、小肌群,大肌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103年癌登報告統計,子宮頸癌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8位、死亡率第7位,平均每年約新增1,500名患者,有600多人死於子宮頸癌。而在全球,子宮頸癌為婦女第四大常見癌症,每年約新增50萬例個案,甚至造成26萬人死亡,顯見子宮頸癌威脅性不容忽視。性行為年齡提早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新店一名4歲男童,月初出現發燒症狀,就醫初步診斷為中耳炎及流感,數日後發生四肢無力癱軟、活動力差等症狀,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住院,檢體經確認為腸病毒D68型,為新北市今年首例D68型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目前個案四肢無力已稍改善,仍住院觀察中。急性無力肢體麻痺 確診腸病毒D...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