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人的午睡習慣

對於國人來說,午睡這一詞一點都不陌生,從幼稚園開始、國小、國中、高中,甚至上班族,趁著午休時光小睡片刻儼然是生活作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午睡傳統並非全世界皆然,除了台灣、大陸、印度、西班牙、義大利、希臘、中東和北非地區等,對於不少國家來說,午睡這個習慣是很奇特的「現象」,而國人的午睡習慣究竟為何,及午睡後是否真的能夠提升精神? 

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http://www.pollster.com.tw)在6/30-7/1就針對「午睡」進行市場調查。首先詢問「請問您有午睡的習慣嗎?」結果顯示約有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偶爾」有午睡的習慣,占50.8%的比例,約有三成的受訪者則是表示「經常」會睡午覺,拿下27.9%的數據,另外表示「總是」及「從不」睡午覺的受訪者則是各占12.7%和8.6%的比例。可以了解約有九成的民眾不管其頻率為何,都有睡午覺的習慣,而相對沒有睡午覺習慣的民眾則僅占不到一成的比例。
國人的午睡習慣
 
再針對「請問您認為午睡對精神恢復的幫助程度如何?」進行調查,則有92%的受訪者街表示有幫助,其中依照程度表示「有幫助」者,占66.4%的比例、認為「非常有幫助」者則是占25.6%的數據,而表示「沒幫助」及「非常沒幫助」者則是各占6.5%和1.5%的比例。
國人的午睡習慣
 
從不同年齡進行分析則可以了解「19歲以下」年輕人相對來說認為午睡對於精神的恢復較沒有幫助,因此在表示「沒幫助」及「非常沒幫助」的看法上共占20%的比例,其於年齡層認為沒有幫助的看法上則相對僅有占10%左右的比例。表示午睡對於精神的恢復「非常有幫助」則由「50歲以上」年長者占相對最高比例,拿下31.1%的數據,其次則是「30-39歲」此一年齡層,也占30.0%的比例,可以看出年紀愈大相對來說認為午睡對於恢復精神是很有幫助。
國人的午睡習慣
 
最後若是從「請問您有午睡的習慣嗎?」及「請問您認為午睡對精神恢復的幫助程度如何?」進行交叉分析則不意外地發現「總是」有午睡習慣的受訪者認為午睡對於精神的恢復「非常有幫助」,而「經常」及「偶爾」睡午覺者則是認為午睡能「幫助」恢復精神,至於「從不」午睡者則相對認為對於精神的復原「沒幫助」或「非常沒幫助」,因此相較之下則較沒有午睡的習慣。
國人的午睡習慣
 
此調查針對波仕特線上市調網15~65歲會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為764份,調查時間為2012/6/30-7/1,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為3.55%。執行方式是波仕特線上市調網(PollsterOnlineSurvey)透過網站市調平台,針對會員進行抽樣調查;由波仕特發送email邀請會員填寫波仕特所發佈的問卷,進行市場調查及市場訊息搜集。波仕特會員皆經過手機簡訊與email雙重認證通過,樣本資料可信度高於一般網站會員。
 
 
波仕特線上市調網為美商全通行銷集團成員,上網搜尋「美商全通」。
 
加入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
最IN的即時民調
讓您隨時發表您的想法、心聲!
最新、最多元的市調新聞發表
囊括消費、娛樂、健康、飲食、科技、生活、產業、投資...
讓您掌握最新市場脈動!
填答問卷,還有PO元回饋、禮券、禮品等多樣好康送給您
 
 
 
更多更新的市調結果都在波仕特線上市調國人的午睡習慣

 

 

 

相關推薦

近日,紐西蘭梅西大學的研究顯示,吃藍莓可以降低乳癌發生率達50%。(圖片來源今日頭條)下同 自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乳腺癌發病率就一直處於上升狀態。在美國,大概患乳腺癌的女性高達約12%,而中國人,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的增長速度卻高出高發國家1~2個百分點。乳腺癌會讓乳腺癌細胞喪失了正常細胞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三高患者都得仰賴藥物控制病情,其中許多慢性病的用藥一次就得同時服用多顆藥丸,若又有合併其他疾病,藥量就得提升,為了患者能方便服藥,部分藥廠改變藥品劑型,讓原本服用三次藥品的患者,僅需一天服用一次即可,幫助患者減少對藥品依賴以及忘記用藥等困擾。 長效劑型有限制 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高溫炎熱的天氣,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大幅增加,尤其是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6大高危險族群,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防熱傷害要訣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年約六十歲的張先生這幾年開始有一些動作上的遲緩,包括了手顫抖、僵硬、平衡協調障礙,漸漸臉部也有僵硬的情況出現,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以及生活品質,前往就醫治療後被確診為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病 恐從30歲就開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程智表示,帕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