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國人25%有胃食道逆流,原因竟然是....想治療,應該從___做起!

國人25%有胃食道逆流,原因竟然是....想治療,應該從___做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37的陳先生從事房仲業,生活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加上飲食不定時,晚餐在晚上10點後才吃更是稀鬆平常,且經常需要應酬喝酒、抽菸,長期下來身體不堪負荷,胃食道逆流也找上門,不僅影響夜間睡眠,白天精神也跟著變差,工作表現大不如前。

9成患者有夜間症狀 依賴咖啡恐惡性循環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林肇堂理事長指出,現代人壓力大、飲食習慣改變,加上作息不正常,容易導致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鬆弛,造成胃酸或氣體回流至食道裡,形成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好發於30歲以上成人,據統計,近20年來的已成長超過5倍之多,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五年前已突破25%,平均每4人就有1人深受困擾,胃食道逆流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文明病,甚至有近9成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夜間出現症狀造成生活及睡眠品質低落,工作效能大打折扣,白天若又依賴咖啡提神,恐造成症狀加劇,恐陷入一天24小時都不適的惡性循環。

減少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胃食道逆流患者於夜間出現症狀的比例高達89%,¬生活和睡眠品質深受影響,而因睡眠不足或失眠,造成隔天工作效能下降,如果患者又藉由咖啡、茶或進食來提神,恐將會加重胃酸分泌及逆流症狀,長期下來,患者的身心壓力很大,造成惡性循環,使得疾病控制更不易。因此,如何提升胃食道逆流的治療現況與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實為首要目標。

台大醫院內科部吳明賢醫師表示,除減少刺激性食物,如油膩、甜食、辛辣食物等,每餐維持7~8分飽,並且放慢吃飯速度,才能徹底預防胃食道逆流,他同時強調,若生活、飲食習慣不改善,約有5成患者會再復發,千萬不可大意。

改善生活習慣 才是治療之本

台大醫院內科部曾屏輝醫師指出,尤其接下來進入尾牙季,上班族交際應酬頻繁,年末長時期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可能會會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或加劇原有疾病,提醒民眾,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建議及早就醫、診斷並治療,除了選擇正確的藥物外,更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1名患者說,平常都沒事,吃完東西卻脖子腫,腫到如乒乓球大小,求診才知是唾液腺結石。唾液腺結石病人常見脖子或下顎突然出現腫塊,腫塊經常在吃完東西後出現,不到2小時又突然消失,直到腫塊越來越大甚至發燒。 初期症狀易輕忽 唾液腺管阻塞結石 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丁義芳指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43歲的黃小姐是位老師,因為經常用眼加上用眼不當,時常感覺眼睛緊繃。經檢查後發現滲血,不料術後視力沒有改善,反而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出血,在二度出血後,透過眼球內抗新生血管因子減輕黃斑部水腫,視力獲得改善,生活也回歸正常,目前僅須定期回診追蹤。 早期難發現 暗影、...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近年全球發生多起因食物造成的大規模疫情,經由吃下受汙染的食物,人體可能感染李斯特菌。若是已受感染的孕婦,也可能傳染給新生兒。年長者、免疫力低的人或是新生兒受到感染,恐怕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 年長者、孕婦危險 胎兒患病恐死亡 李斯特菌主要透過吃下受污染的食物,例如蔬...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55歲的蔡先生患有乾癬,因當遊覽車司機不便定期回診,導致病情不斷惡化,全身90%都是乾癬病灶,夏天不敢穿短褲,更不敢與客人握手。經過醫師鼓勵,蔡先生積極治療、規律回診,配合醫囑及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病況就改善。蔡先生終於穿上短袖短褲,與乘客互動也不怕。 乾癬成因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