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推廣每人每天至少要吃 400公克、5種不同種類的蔬果,你做到了嗎?亞洲蔬菜中心專家建議,現代人如果沒有時間吃這麼多種,應選擇營養價值較高的蔬果吃,其中便宜又好吃的地瓜葉是最佳選擇。
亞蔬中心副研究員楊瑞玉最近配合聯合國的這項推廣,針對上百種蔬果進行分析研究,了解其中的營養價值,結果地瓜葉的營養成份居冠。楊瑞玉表示,如果沒有時間準備 5種以上的蔬果,最好選擇吃1大盤地瓜葉,但她強調,多樣化的蔬果攝取,才是對人體最好。
她表示: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 300公克的鮮綠地瓜葉,就能滿足 1個人 1天的維生素 A 、C 、E及鐵的需求,黃色與紅色葉的地瓜葉營養成分雖然比綠色低,但其抗氧化物的含量,較一般日常食用的蔬菜高 5 到 10倍,紅色葉又富含花青素,有抗氧化效果,而所有的地瓜葉都含有多量的酚,具有抗氧化及抗癌性。楊瑞玉指出,地瓜葉中還含有dicaffeoyl quinic acids成分,這種成分對愛滋病患者來說,合併藥物治療能提高治療的效果。亞蔬中心針對地瓜葉的營養成分進行動物實驗,目前進行中。
強肝解毒妙方:
摘錄自天然果菜 集: 肝臟不好的 人,大多飲食不知如何選擇而引起肝功能不良, 長久累積而產生肝臟循環不 良, 以致於無法改 善,而一發不可收拾......妙方如下…
1 . 蕃薯葉:大約半斤左右洗淨。
作 法:鍋底放下適量的水,待滾後放下 蕃薯葉,三分鐘左右撈起,加些嫩薑、滴下數滴香油 (橄欖油);再加些 鹽,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保肝佳 餚。
2. 空心菜: 大約半斤左 右;洗淨。
作法:與蕃薯葉相同…
地瓜養生,小心養肉! ~ 以地瓜葉取代地瓜~更好的選擇
懷舊養生食品「地瓜」,近年來成為最受歡迎的防癌抗老食物,營養師指出,地瓜富含維生素A、膳食纖維,卻有熱量過高的問題,怕胖的人不妨以地瓜葉取代地瓜,也能獲得相同的營養成分。台灣吹起地瓜養生風,甚至成了防癌的新星,台安醫院營養師 林佳姿指出,地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提升免疫力,濕潤乾燥的黏膜組織,皮膚、呼吸黏膜、腸胃道疾病都可以改善。
經常使用電腦的人,會有眼睛乾燥的問題,吃地瓜也可以滋潤眼睛黏膜,難怪科技新貴也在「瘋地瓜」。此外,地瓜中豐富的維他命A還有抗氧化、抗癌的作用,被當作養生食物,地瓜可說是當之無愧。不過,林佳姿指出,很多人都忽略地瓜是澱粉類食物,熱量非常高 ,一份地瓜熱量高達 124 卡,240克地瓜的熱量,等同於一碗白飯,但很多人把地瓜當作零嘴吃,不知不覺中攝取太多熱量。吃地瓜也容易影響血糖,糖尿病患最好避免吃地瓜。
怕胖的人,不妨以地瓜葉取代地瓜。地瓜葉含有的維他命A,不遜色於地瓜,而且膳食纖維更高,地瓜有的好處,地瓜葉通通有,熱量又比較低。林佳姿說,地瓜葉的熱量只有地瓜的四分之一,豐富的纖維質,卻可以讓人有飽足感,注重養生又怕胖的人,地瓜葉將會是更好的選擇!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dic 佳龍油墨aff 交友網站caffe 膠囊地瓜熱量 100g麥芽糖醇 糖尿病提升免疫力嘴破 維他命果寡糖 糖尿病眼睛乾 隱形眼鏡喝飲料 糖尿病花青素 原花青素志聖補習班 營養師葡萄籽油 橄欖油普洱茶功效 糖尿病養身紅心地瓜熱量 100g如何提升免疫力嘴破 維他命c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提升免疫力的食物提升免疫力方法提升免疫力中藥提升免疫力食譜提升免疫力保健食品提升免疫力食品提升免疫力茶飲
相關推薦
拉傷手指 可透過熱敷或電療舒緩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 1名40多歲婦女,不小心跌倒,因右手直接撐地導致食指折到腫脹,就醫檢查確認無骨折,醫師給予消炎止痛要舒緩,雖一星期後食指可稍微活動,但只要彎曲抓握時,近端指間關節背面就會出現疼痛,儘管自行塗抹藥膏舒緩,但一個月後,仍不見好轉,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運作。 拉傷伸食指肌 小心...
閱讀詳情 »千金都難買的到這張表! 收好,不用謝!
(圖片來源image.baidu) 1.飽不洗頭,餓不洗澡。 冷水洗臉,美容保健。 汗水沒落,冷水莫澆。 溫水刷牙,防敏固齒。 2.吃米帶糠,吃菜帶幫。 男不離韭,女不離藕。 青紅蘿蔔,生克熟補。 食不過飽,飽不急臥。 3.養生在動,養心在靜。 心不清淨,思慮妄生。 心神安寧,病從何生。 閉目養神...
閱讀詳情 »中藥藥浴治療 有效舒緩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會使患者出現皮膚乾燥,且出現發炎造成不斷脫屑現象,長期感到皮膚搔癢症狀,屬於體質的疾病;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任許堯欽指出,尤其若好發於嬰幼兒時期,皮疹會出現在臉上或身體伸側,到了兒童期就會轉變到脖子、手彎等屈側處。 中藥藥浴治病 浸泡外敷達療效 臨床上,1...
閱讀詳情 »讓自律神經平衡 就能遠離肥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隨著飲食西化改變,加上勞動量下降,肥胖成為現代社會問題,尤其肥胖不但會帶來心血管疾病,更會提高罹患糖尿病、高血等代謝症候群,嚴重甚至引起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開業診所醫師郭育祥指出,雖肥胖不是疾病,但卻可能埋下引發疾病的危險因子,因此維持良好體重才是擁有健康的關鍵。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