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天也手腳冰冷?當心是脾肺虛弱體質

我們的雙手,就像是我們的「第二張臉」的手,不僅代表個人形象,還會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態。那些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總是手腳冰冷的人,很可能就是屬於脾肺虛弱體質。

夏天也手腳冰冷?當心是脾肺虛弱體質

不同手感代表的體質類型

1.手冷:脾肺虛弱

手容易冷吱吱,寒冷天氣會更加嚴重,甚至會虛弱無力、腰膝酸軟、腸胃不適的人,很可能是脾肺虛弱的體質。以中醫的觀點來看,脾虛則氣血不足,所以會導致正氣虧,抗寒力較差。建議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平時可以多補充一些具有溫補脾陽作用的食物跟藥材,例如牛樟芝、蛹蟲草、羊肉、豬肚、紅棗、桂圓、生薑等。除了食補之外,平時最好養成運動健身的習慣,避免久坐跟久站,還要注意保暖才行。

2.手乾:氣血不順

有些人到了秋冬等乾燥季節,肌膚跟手會特別的乾,有時候甚至還會脫皮、龜裂,這很可能是血氣不暢通的表現,因為氣血虧損的時候,不僅皮膚會營養不良,連帶著汗腺跟皮脂腺功能都會受影響,使皮膚容易變得乾燥。天氣寒冷的時候,會因為末梢血液循環不良,使皮膚乾燥的情況更加嚴重。手乾的人,平時最好少吃生冷食物,注意補氣養血,可以食用桂圓、紅棗、當歸、百合、牛樟芝、蛹蟲草等養氣活血的食材,另外還要多喝水,少用刺激性清潔用品洗手,多塗護手霜跟乳液。

3.手熱:血虛食積

手總是發熱,也不代表健康,特別是有些人的手即使到了冬天,也還是像煤炭一樣發熱,也經常心煩氣躁、失眠多夢、頭昏眼花、眼睛乾澀,這類型的人通常是陰虛、血虛和食積體質。因為腎陰不足,會導致陰虛讓手心發燙,所以建議可以多吃一些滋陰食材,包括蛹蟲草、枸杞、山楂、堅果類等食材;相反的寒性、溫躁食材要少吃,包括荔枝、花椒、瓜類、油炸類等。

4.手黏:陰虛火旺

手容易出汗,一天到晚手腳總是黏黏的,並且容易全身燥熱、口乾舌燥
的人,大多屬於心腎陰虛火旺的體質。在日常調理上,主要著重在滋腎陰、養心陰上,所以也要多吃能滋陰的食材。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包括避免過度勞累、睡眠要充足,偶爾泡泡澡對於改善症狀也很有幫助。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744-1.html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為了活下去,我每天摀著鼻子把營養飲品灌進嘴巴裡!」78歲的吳蔡女士三年前診斷罹患肝癌,做了四次栓塞治療,每次術後全身疼痛,沒有食慾,東西吃進去就吐出來,體力愈來愈差。家人曾經想讓她嘗試標靶藥物,避免身體再受折磨,但因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無奈只能自費。近日聽聞健保署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 1名媽媽產後因長期抱小孩,導致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性疼痛,不但無法抱小孩,就連扭毛巾都無法使力,就醫檢查後確診為媽媽手;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職能治療師王峙雄指出,媽媽手多發生在中年婦女或生產後的媽媽身上,主要是因用力時姿勢不正確,或長期過度用力有關。 長期提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人的一生約三分之一都在睡眠中度過,有良好的睡眠品質相當重要。但台中1名40歲陳先生,體型微胖,晚上睡覺打鼾聲很大,甚至會突然中止呼吸,讓老婆擔心不已。陳先生自己也說,雖然每天睡眠時間都在7個小時以上,但入睡不易,睡眠品質不好,白天工作時無精打采。在妻子的陪同下,陳先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大陸冷氣團帶來霾害,全台懸浮微粒指標幾乎超標,呈現「紫爆」等級;根據門診觀察發現,近期嬰幼兒過敏人數增加3成以上。醫師指出,許多家長以為幼童外出戴口罩、在家開空氣清淨機,就能降低過敏機率,其實從小哺餵母乳才能有效預防。 霾害易誘發過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