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天隱翅蟲常出沒 毒液濺臉恐毀容

夏天隱翅蟲常出沒 毒液濺臉恐毀容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夏天到戶外遊玩,或是在下雨溼熱的傍晚過後,甚至是在悶熱的晚上睡覺前,突然感到四肢某處、背部或是臉上,突然一陣刺痛,不用到幾秒的時間開始出現類似過敏般的紅腫與紅斑點,這有可能就是隱翅蟲在作怪。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振豐表示,隱翅蟲就是因為其翅膀不明顯因而得名,體長大約0.5至1公分,寬約0.2公分,主要在每年的夏季出沒,爬行的速度很快,也能飛行,尤其最喜歡陰雨或濕熱的天氣,多出現在南部或是花蓮地區。此蟲好出沒於草叢或樹林中,所以來診民眾以山區、農村或郊區居民為主。隱翅蟲本身還有趨光習性,所以到了晚上會飛到有燈火的地方,再加上體型小,可穿過一般家庭門窗之紗窗。所以很容易潛入住家中,侵害人體。

其實隱翅蟲並不會咬人,而會產生紅腫或是皮膚潰爛,都是因為當蟲體被打死或捻碎時,會造成蟲體內所含的刺激性毒素「隱翅蟲素」的毒液大量濺出,就會附著於皮膚上,這時如果民眾不注意,又用手去抓傷口,或是將皮膚傷口上的毒液沾黏到其他部位時,毒液就會散佈開來,進而造成局部皮膚病變,形成壞死性紅斑。

陳振豐醫師指出,被咬初期第1至2天會出現水泡、膿泡及潰爛,接著,在第3至4天會形成一層像腳皮一樣的膜,到了第6至7天會自動落屑痊癒,也可自行將皮廝下,但會有色素沉澱,大約在2週至1個月內消失。

醫師提醒,若發現有紅腫傷口,或是能辨識出隱翅蟲的話,千萬不要以拍打方式驅趕,可以吹或是撥開的方式將其趕走;晚上就寢時,盡量不要開燈,避免隱翅蟲進入屋內;也可先拍打床鋪,確認有無蟲隻,再入睡;儘量不要在野外或草地上活動,必要時穿著長袖長褲或使用驅蟲液。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679

相關推薦

觀察謝欣穎Nikk Hsieh的Facebook和Instagram發現,這位看似很潮又反骨的女孩,其實也有注重養身健康的一面,不但時常分享運動流汗的美照,更有著喜愛下廚的居家性格。謝欣穎笑說:「因為之前長期拍戲,發現身體恢復的速度越來越慢,容易疲勞,睡個一個禮拜也睡不飽,才驚覺要開始從體內保養開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期平均每日氣溫飆破32度以上,夏天旅遊旺季的時節到來,夏季是許多民眾安排旅行及海濱渡假的季節,此時若感冒纏身,可真是讓旅行大大扣分。甚至有年輕人認為夏天感冒很可笑!殊不知,其實夏天才是容易感冒的季節,而且感冒後常不易完全痊癒,而會老是乾咳咳不停。 中醫師李政育表示,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醫師我不想掉髮。」一名55歲中年男子,有長期抽菸的習慣,一天胸痛就醫檢查為肺癌二期,雖然手術切除腫瘤,但必須接受化療。他害怕傳統化療會掉髮,有失男性尊嚴,還需住院打針,想到治療過程如此痛苦,進而排斥治療。醫師建議他使用口服化療藥物,每個月只要到醫院一次,經過4次療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