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天隱翅蟲常出沒 毒液濺臉恐毀容

夏天隱翅蟲常出沒 毒液濺臉恐毀容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夏天到戶外遊玩,或是在下雨溼熱的傍晚過後,甚至是在悶熱的晚上睡覺前,突然感到四肢某處、背部或是臉上,突然一陣刺痛,不用到幾秒的時間開始出現類似過敏般的紅腫與紅斑點,這有可能就是隱翅蟲在作怪。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振豐表示,隱翅蟲就是因為其翅膀不明顯因而得名,體長大約0.5至1公分,寬約0.2公分,主要在每年的夏季出沒,爬行的速度很快,也能飛行,尤其最喜歡陰雨或濕熱的天氣,多出現在南部或是花蓮地區。此蟲好出沒於草叢或樹林中,所以來診民眾以山區、農村或郊區居民為主。隱翅蟲本身還有趨光習性,所以到了晚上會飛到有燈火的地方,再加上體型小,可穿過一般家庭門窗之紗窗。所以很容易潛入住家中,侵害人體。

其實隱翅蟲並不會咬人,而會產生紅腫或是皮膚潰爛,都是因為當蟲體被打死或捻碎時,會造成蟲體內所含的刺激性毒素「隱翅蟲素」的毒液大量濺出,就會附著於皮膚上,這時如果民眾不注意,又用手去抓傷口,或是將皮膚傷口上的毒液沾黏到其他部位時,毒液就會散佈開來,進而造成局部皮膚病變,形成壞死性紅斑。

陳振豐醫師指出,被咬初期第1至2天會出現水泡、膿泡及潰爛,接著,在第3至4天會形成一層像腳皮一樣的膜,到了第6至7天會自動落屑痊癒,也可自行將皮廝下,但會有色素沉澱,大約在2週至1個月內消失。

醫師提醒,若發現有紅腫傷口,或是能辨識出隱翅蟲的話,千萬不要以拍打方式驅趕,可以吹或是撥開的方式將其趕走;晚上就寢時,盡量不要開燈,避免隱翅蟲進入屋內;也可先拍打床鋪,確認有無蟲隻,再入睡;儘量不要在野外或草地上活動,必要時穿著長袖長褲或使用驅蟲液。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679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自購新冠疫苗逐批少量到貨,加上美日捐贈近500萬劑,指揮中心預計本(7)月施打對象將開放至第9、10類,分別為65至74歲長者(240.8萬人)、19至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387.5萬人),至於第11類為50至64歲以上成人(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健身熱潮風靡全球,不少年輕人為了體態健美,常在做完重訓後,立馬喝下一杯乳清蛋白!這類高蛋白飲品,許多人會透過海外網購。食藥署提醒,若沒有留意相關規定,可能產生通關問題,甚至衍生食安疑慮。網購食品 超過規範需申報當民眾自國外網購及攜入供個人自用的食品及相關產品,若價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7)日自購62.2萬劑牛津AZ疫苗,由泰國廠生產輸出,受到外界質疑,泰國廠牛津AZ疫苗未列WHO緊急授權名單,今(8)日衛福部食藥署強調,日前已收到技術性文件,確認泰國廠疫苗,與義大利、韓國、德國、日本廠品質相同。 食藥署藥品組專委藥品組林意筑表示,泰國廠牛津AZ...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下周7月12日是否宣布「降級」或「微解封」,全國人民注目,今(8)日上午行政院聽取衛福部報告,衛福部建議維持全國3級警戒但可以針對民生產業,訂定防疫原則,漸進式鬆綁維持民眾生計,降低相關衝擊。 行政院表示,院長蘇貞昌今日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福部「COVID-19疫情現況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