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外食族注意! 長期便秘易長痔瘡

外食族注意! 長期便秘易長痔瘡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俗話說「十人九痔」,可見痔瘡是很常見的疾病!尤其是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老是在外,而且飲食多西化,又不愛運動,致使腸胃功能大受影響;以中醫觀點來說,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容易導致體內濕熱、腸燥、脾虛、氣滯,進而造成糞便堆積,無法順暢排出而產生便秘,久而久之更形成痔瘡。

痔瘡的產生和腸胃功能有很大的關係;食物進入胃部,會先經過大腸消化吸收,再慢慢蠕動,將食物殘渣往下擠壓到直腸,就會產生便意,若長時間飲食肥甘厚味、體質虛弱、氣血循環差,就容易產生便秘,進而形成痔瘡。翁廷淦藥師解釋,現代人攝取太多肉類,以及營養高、又容易消化的食物,造成食物殘渣少、糞便就少,當糞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就會變得又乾又硬,一旦發生便秘,民眾通常會過度利用腹部的力量,強迫糞便排出體外,導致氣血縱橫、經絡交錯,發生血液滯留、血逆肛門,而會形成一粒粒的血瘀就是痔瘡。

中醫將痔瘡分為四型,包括濕熱型、腸躁型、脾虛型,以及氣滯型。翁廷淦藥師表示,濕熱型及腸躁型,飲食習慣多肥甘厚味,導致腸道負擔加重,無法順暢排出或排不乾淨,進而誘發痔瘡;脾虛型好發於中老年人、體弱者,通常無力排便;氣滯型則是不愛運動,容易產生血瘀及氣滯現象。

翁廷淦藥師指出,痔瘡會造成便血、大便時肛門疼痛、增加排便困難,以及肛門分泌物增多等症狀。西醫治療方式,會使用外用、內服的消炎、止痛藥膏或塞劑,以及注射腐蝕劑、硬化劑或利用冷凍、結紮等方式,將痔瘡腐化、萎縮、凍死而敗壞脫落,但只能夠緩解症狀;若有便秘,痔瘡仍會復發。中醫則根據患者的脈象、舌苔判斷,發生痔瘡的類型,會分別給予槐花散、地榆散、麻仁丸、大丞氣湯、補中益氣湯、歸脾湯、涼血地黃湯等藥方,具有清熱化濕、清腸潤燥、暢通血瘀,以及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除痔瘡目的。

「預防痔瘡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止便秘!」翁廷淦藥師強調,生地黃、當歸、槐豆、地榆等藥材,有助於暢通氣血、活血化瘀;另外,也可多攝取膳食纖維,多補充含有寡糖的食物,如酸乳酪,可提供腸道的乳酸菌成長及大量繁殖養分,進而殺死惡性細菌大腸菌,有助於保持腸道清潔,並促進排便,尤其年紀愈大的人,更需要補充。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575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4)日衛福部食藥署公告,「大塚美特朗持續性點眼液 2%」,因自主發現類原物(不純物)超標,須立即回收下架,共有9批次約32萬瓶眼藥水,會受到影響;食藥署提醒,手邊若有相同藥物,最好立即停用與醫師討論。 食藥署藥品組洪國登表示,「大塚美特朗持續性點眼液 2%」不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我們要鼓勵糖友,趁著疫情緩和的時候,趕快回醫院抽血、做檢查,若過去健檢曾發現血糖異常,也要盡快回醫院追蹤、做進一步篩檢…」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近日都發現,在Covid-19疫情嚴峻期間,不少糖尿病病友、過去檢查血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近年來人們因為3C產品,導致視力不良,生活品質不佳,資深時尚媒體人袁青老師經常到國外國際時妝的評審工作,但是曾經一度白內障導致視力下降,視線模糊不清楚,對於用眼欣賞美學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甚至擔心四十多款時尚眼鏡需要重新驗配。前往知名眼科中心吳正忠院長求診治療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乳癌持續蟬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且有家族史者罹癌機率更高。著名美國影星安潔莉娜.裘莉,由於母親家族中多人罹癌,她在2013年檢驗出自己也有BRCA基因突變之後,進行預防性的乳房切除。而三陰性乳癌,在過去僅有化療可用,被認為最為棘手的類別。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