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康不發胖! 運動前後該怎麼吃?

健康不發胖! 運動前後該怎麼吃?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大家常說運動後的一個鐘頭千萬不要吃東西,以免發胖,因為總覺得運動完吃東西,吸收得快,容易變胖,因此乾脆挨餓一個鐘頭之後,才開始補充食物,大吃大喝;其實,這樣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黃薰隆秘書長表示,運動需要能量,在運動前三十分鐘,要先補充充足的水分與澱粉類食物,像是全麥五穀雜糧,此類的醣份較穩定,不會讓血糖迅速飆高,如果沒有先進食,運動到一半,血糖下降會開始頭昏,甚至會昏倒。

如果運動完很餓該怎麼辦呢?真得要間隔一小時嗎?黃薰隆秘書長指出,運動後千萬不要挨餓,也不要暴飲暴食,可以適量得吃一片吐司、一杯鮮奶或是果汁,以免血糖下降,造成危險狀況。若是運動完,要參加聚會吃正餐,就必須得間隔一小時。

若本身是選手,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量消耗很多,欲訓練肌肉者,運動完後就要補充很多的蛋白質;但假使非運動選手,適度的運動,飲食中,若營養已經足夠,其實不必再過度涉攝取蛋白質。但因為在運動過程中,肌肉會遭到破壞,因此選擇優質蛋白質還是很重要的,例如牛奶、雞肉、魚肉。

黃秘書長提醒民眾,想要保持健康,快樂運動、均衡飲食、注重安全,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59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宣布修正輕症確診者的解隔條件,無症狀或症狀緩解者,只要在4天內做2次快篩或是PCR陰性,或是CT值30以上即可解隔;居家照護者則不適用新制,但只要確診10天後就能自動解隔,進入7天自主健康管理。 最快4天就能解隔 居家照護者住10天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2021年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全國因失智症就醫的人口數已達23.5萬人,年增約1.5萬人。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民眾要更加認識及關注失智症議題,除了關心自身及周遭親友的健康之外,同時給予失智者及其家屬更多的肯定與正向支持,讓他們能安心自在的與社區民眾融合在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95歲陳奶奶,因腹瀉五天不止並伴隨發燒及腹部絞痛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求治,糞便檢驗及培養證實為輪狀病毒及沙門氏菌感染,經過住院矯正脫水及抗生素治療,順利出院返家,後續門診追蹤已無大礙。 病毒性腸胃炎 常見最大宗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安表示,急性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新北報導】近期有不少兒童確診COVID-19,討論已久的兒童能否接種疫苗一事備受討論。而17日食藥署通過莫德納疫苗的緊急EUA授權,計畫讓6到11歲兒童將可接種莫德納疫苗,劑量為成人劑量的一半(0.25毫升),將接種2劑,間隔28天。ACIP會議將討論,確認後將公告接種辦法。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