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可怕了!每天對著電腦至少4-6小時的人一定要看!!!很多人居然都不知道....

太可怕了!每天對著電腦至少4-6小時的人一定要看!!!很多人居然都不知道....

中午睡覺時要記得關電腦

你是否常覺得頭重重的或記憶力衰退呢?

趴著睡覺的時候要記的把電腦關機,不只是把屏幕關掉而已,因為只把屏幕關掉是無法杜絕輻射線的,而且我們都是趴著睡,頭直接對著電腦,哪天得了老人癡呆症或腦瘤就來不及了!輻射線真的很可怕的!!小心啊~健康重於一切!

扭頭就疼---胸廓出口症

常坐在電腦桌前的你,是否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而且坐姿不正確,總感到莫名肩頸疼痛,甚至於無心工作?現在請你作個小測驗,請你將你的頭向左側方向望 去,然後將你的頭45度朝下慢慢彎下去,動作做到這裡,你的脖子頸肩是否感到不正常的酸痛?對假使你有上述癥狀,你可要小心了,因為你很可能得到現代電腦 文明病「胸廓出口症候群」的受害者。

 

電腦的輻射量到達是多少

一、電腦一族的您或許常納悶為何常常感到腰酸背痛,身體抵抗力越來越弱,精神常常無法集中,您絕無法想象原因出在"電腦",電腦所散發出的輻射電波 往往為人們所忽視,依國際MPRⅡ防輻射安全規定,在50cm距離內必需?25V/m的輻射曝露量,但您知道電腦的輻射量是多少嗎?

告訴您——

Ⅰ、鍵盤1000V/m,

Ⅱ、鼠標450V/m,

Ⅲ、屏幕218V/m,

Ⅳ、主機170V/m,

Ⅴ、Notebook2500V/m,

 

幾招有效防電腦輻射:

第一招:在電腦旁放上幾盆仙人掌,它可以有效地吸收輻射;

第二招:還對於生活緊張而忙碌的人群來說,抵禦電腦輻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每天上午喝2至3杯的綠茶,吃一個橘子。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它 被人體吸收後,能迅速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不但能合成視紫紅質,還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東西更清楚,因此,綠茶不但能消除電腦輻射的危害,還能保護和提 高視力。如果不習慣喝綠茶,菊花茶同樣也能起著抵抗電腦輻射和調節身體功能的作用,螺旋藻、沙棘油也具有抗輻射的作用;

第三招:上網前先做好護膚隔離,其次電腦使用後,臉上會吸附不少電磁輻射的顆粒,要及時用清水洗臉,這樣將使所受輻射減輕70%以上!

第四招:操作電腦時最好在顯示屏上安一塊電腦專用濾色板以減輕輻射的危害,室內不要放置閑雜金屬物品,以免形成電磁波的再次發射。使用電腦時,要調 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來說,屏幕亮度越大,電磁輻射越強,反之越小。不過,也不能調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響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勞。

第五招:應儘可能購買新款的電腦,一般不要使用舊電腦,舊電腦的輻射一般較厲害,在同距離、同類機型的條件下,一般是新電腦的1-2倍。

第六招:電腦擺放位置很重要。盡量別讓屏幕的背面朝著有人的地方,因為電腦輻射最強的是背面,其次為左右兩側,屏幕的正面反而輻射最弱。以能看清楚字為準,至少也要50厘米到75厘米的距離,這樣可以減少電磁輻射的傷害。

第七招:注意室內通風:科學研究證實,電腦的熒屏能產生一種叫溴化二苯並呋喃的致癌物質。所以,放置電腦的房間最好能安裝換氣扇,倘若沒有,上網時尤其要注意通風。

第八招:注意酌情多吃一些胡蘿蔔、豆芽、西紅柿、瘦肉、動物肝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經常喝些綠茶等等。

第九招:經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常會覺得眼睛乾澀疼痛,所以,在電腦桌上放幾支香蕉很有必要,香蕉中的鉀可幫助人體排出多餘的鹽分,讓身體達到鉀鈉平 衡,緩解眼睛的不適癥狀。此外,香蕉中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當人體缺乏這種物質時,眼睛就會變得疼痛、乾澀、眼珠無光、失水少神,多吃香蕉不僅可減輕這 些癥狀,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眼睛疲勞,避免眼睛過早衰老.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台灣趨勢研究顯示,疫情期間有六成民眾改為在家運動1,其中運動強度不一及姿勢不良造成疼痛患者增加。針對運動傷害帶來的疼痛,前女籃國手錢薇娟分享自身退役後的慢性疼痛情形。為了造福更多肌肉關節疼痛患者,知名復健診所忠孝新生分院於12/7日開幕,成為目前國內唯一推出完整慢性疼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接連現蹤,尤其Omicron變異株強勢崛起,除了做好邊境管制、力拚疫苗覆蓋率、社會大眾配合戴口罩以及消毒清潔以外,篩檢科技也必須不斷進化,以往採PCR檢測時,民眾必須跑一趟篩檢站,醫護人員得全副武裝替患者進行不舒服的「鼻咽採檢」,耗費人力、時間、資源成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眼疾之中最常見於老年人的白內障,如今隨著民眾使用3C產品的時間倍增,偶爾會出現在未滿60歲的中壯年身上,造成工作和生活的不便,加上明(2022)年起勞保法定的請領年齡又提高1歲,勞工要到63歲才可離職退保並領到全額年金,使得民眾工作年限延長。開業眼科醫師陳逸川指出,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