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如廁後清潔方式錯誤 女性易染尿道炎

如廁後清潔方式錯誤 女性易染尿道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泌尿道感染的致病菌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但傳統的細菌培養需要3-5天才有初步結果,往往導致錯過治療時機。因此,童綜合醫院張嘉玲醫師與清華大學奈微所鄭兆珉副教授合作,利用試紙快速篩檢可6小時內有初步結果,此研究成果已獲國際知名SCI優質期刊Talanta (影響因子3.5)接受並刊登。 上廁所後的清潔擦拭方式,若是不正確,恐會引起尿道感染發炎!泌尿道感染是人體最常見的感染之一,尤其女性的尿道較短,且尿道口距離膀胱只有3到4公分,而男性尿道口離膀胱約有20公分,因此女性得到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比男性高出許多。 腎臟內科張嘉玲醫師表示,臨床上,甚至有女嬰排便或排尿後,父母用濕紙巾擦拭會陰而造成泌尿道感染發燒的案例,建議以水沖洗或擦拭時由前往後的方式,才可避免感染。醫師強調,兒童泌尿道感染也有可能是泌尿系統結構異常的可能,例如膀胱輸尿管逆流、尿道瓣膜、或尿路阻塞等,應早期診斷治療,避免傷及腎臟。 張嘉玲醫師指出,泌尿道感染可分上泌尿道感染(腎盂腎炎)、下泌尿道感染(膀胱炎)與前列腺炎,多是逆行性感染,也就是說肛門、陰道或尿道附近的病原菌自尿道上行侵犯至膀胱、腎臟。一般來說,患者會出現解尿疼痛、尿急、頻尿、背腰部痠痛、發燒、血尿等等,依據不同表現症狀、尿液分析與尿液細菌培養診斷,因多為細菌感染,故一般先以經驗性抗生素治療,若有確切細菌培養報告,再看是否需調整抗生素,即使症狀已緩解,抗生素仍須按時注射或服用一定時間,以避免產生抗藥性細菌。 張嘉玲醫師說,要預防泌尿道感染就要攝取足夠水分,每天至少要喝1500C.C.的水,切勿憋尿,減少尿液停留在膀胱時間,就可避免感染;平時避免穿著過緊或不透氣的褲子、排尿或排便擦拭時要由前往後擦拭、性行為前後多喝水以增加排尿。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65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這星期是國小寒假後開學第一周,不少小孩都還在適應階段,對於起床時間提前,更是無法適應,常有起床氣,更有小孩一起床就和父母大吵、大小聲,特別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或有情緒障礙的孩子,特別容易有起床氣。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最近寒流來襲,老人家若出現皮膚出油、流汗過多情形要注意,有可能是巴金森氏症前兆!一般民眾聽到「巴金森氏症」,應該會聯想到面無表情、抖著手,肢體僵硬,踏著小碎步的老人,事實上,在未確診前也有其他許多病徵可協助判斷,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避免巴金森氏症患者承受更多痛苦。 嗅覺減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西洋情人節即將到來,許多情侶會選擇共享下午茶來表達愛意,但下午茶常見的蛋糕、甜點等甜食,大多屬於高熱量、高油脂或高糖的食物,該如何度過浪漫又健康的情人節,國民健康署建議最夯的健康下午茶三招:「選天然,少精緻」、「聰明挑,看標示」、「共分享,更健康」;挑選有搭配新鮮蔬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許多上班族經常久坐、愛翹腳,坐姿不良一到下午就感到臀部疼痛、坐不住,甚至嚴重到走路還會一跛一跛;到醫院求診,才知道原來是患了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受壓迫引起疼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晉瑋指出,梨狀肌位於臀部深處,負責大腿髖關節的外旋運動,又有掌控下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