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油性肌猛流汗 恐為巴金森氏症

油性肌猛流汗 恐為巴金森氏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最近寒流來襲,老人家若出現皮膚出油、流汗過多情形要注意,有可能是巴金森氏症前兆!一般民眾聽到「巴金森氏症」,應該會聯想到面無表情、抖著手,肢體僵硬,踏著小碎步的老人,事實上,在未確診前也有其他許多病徵可協助判斷,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避免巴金森氏症患者承受更多痛苦。

嗅覺減退、憂鬱、肢體動作大為病徵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張丰指出,巴金森氏症屬於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目前研究認為,在疾病初期會開始出現嗅覺減退或喪失、便秘與腸胃蠕動異常、姿位性低血壓、皮膚出油、流汗過多等等身體不適,睡眠時常出現栩栩如生的夢,甚至出現大幅度的肢體動作,。在這個時期,有少部分病人開始會因為嚴重的情緒或睡眠障礙而求醫。

部分病人會出現幻覺與妄想等精神病症狀,病人多會描述看到具體的嬰兒、孩童或小動物,影像在一天內會重複短暫出現,時常在下午至夜晚出現,病人常會誤以為看到「魔神仔」而不敢告訴家人或醫療人員。

感到焦慮不安 或發展出憂鬱症狀

有些患者會出現聽幻覺,也有患者懷疑配偶外遇、自己遭家人遺棄等。另外,隨著病程的演進,巴金森氏症典型的運動障礙浮現,包括: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與走路不穩,多數病人於此時期,開始會前往神經科就診,也有些病人,在發展出運動障礙症狀後,不知如何面對與接受疾病,而開始感到焦慮不安,或發展出嚴重的憂鬱症狀。

張丰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除了一般所知的運動障礙困擾,疾病從早期常出現的情緒與睡眠障礙,中後期也會出現運動障礙後的心理適應問題,以及幻覺與妄想等精神病症狀,種種症狀皆會大幅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同時也會增加疾病治療的困難。因此若發現身邊親友有類似的困擾,應採取關懷接納的態度,鼓勵及早轉介精神科就醫,尋求進一步的專業協助。(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3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去年新聞報導1名40多歲的林姓女子在施打完電波、音波拉皮之後,造成臉部長滿葡萄水泡、視網膜破洞等2度燙傷的事件,引起外界高度關注。對此,微整形專家、操作經驗豐富的醫師表示,這是施打過程能量過高導致燙傷的結果,與醫師本身經驗多寡有關,加上林女採用舒眠麻醉,療程中無法適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發布,新確診3名新冠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由印尼與美國入境,當中第558例居家檢疫期間未告知身有異狀,自行服藥緩解,卻在檢疫期滿後自費採檢確診,個案最重恐有100萬元罰鍰;另外,台南長榮大學馬籍不幸女學生家屬,預計今日來台,指揮中心強調須全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40歲的黃姓男子,參加彰化縣舉辦的慢速壘球社區聯誼賽縣級總決賽,在休息區觀賽時突然失去意識、停止呼吸心跳,所幸在現場教練的CPR及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醫護支援團隊使用AED電擊接力搶救下,終於恢復意識,後送醫院檢查治療,醫院為其裝上心臟去顫器,並平安出院。沒有意識、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幼兒會發生腦缺氧,主要因早產、懷孕期感染、胎盤早期脫落、絨毛栓塞、孕婦吸食毒品菸酒等,或因產程過長等因素導致,也就是俗稱的腦性麻痺。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特約醫師牛柯琪教授解釋,腦性麻痺是臨床上孩童常見的運動和認知失調的疾病,每1,000位新生兒約有2.1位罹患這種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