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吃剩飯剩菜為何會致癌

常吃剩飯剩菜為何會致癌

小時候經常去爺爺奶奶家住,老人們看到剩飯剩菜都捨不得扔,所以吃飯的時候經常見他們在收拾剩菜。當然,勤儉節約,不浪費糧食的優良傳統,我們應該發揚,可是從今天來看,吃剩飯剩菜卻很有可能給人帶來健康隱患,例如胃潰瘍,甚至癌症。這是為什麼呢?

剩菜、醃菜或熏肉中,含有一種致癌性很強的物質叫做亞硝酸鹽。如果這種物質經常出現在胃腸道,就容易讓人得癌症。另外,剩菜中還含有大量的細菌微生物,這些真菌和食物一起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和腫胺,侵害胃黏膜,就容易引發胃潰瘍,甚至可能轉變為胃癌。

所以,收拾剩飯剩菜看似是一種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其實會對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傷害。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小於老師建議大家:

1、做飯的時候要適量。不要總覺得自己能吃很多,做完後又吃不下,剩一大桌子,扔了又不捨得。

2、盡量別吃剩菜和醃製品。如果有剩菜,那一定要涼透再放冰箱,不同的剩菜要分開放。並且下次吃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加熱。

3、涼菜不論葷素都不要吃。因為涼菜不會經過加熱過程,細菌肯定超標。

生活需要精打細算,食物的來源“粒粒皆辛苦”。因此,我們每次做飯要講求適量,每餐要盡量吃到光盤,這樣既能保證健康,又能節約,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雙北各醫院的急診室被想做PCR的民眾擠爆,對於其他急診需求的民眾有風險,因此有人建議應將快篩陽性就當成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說明,核酸篩檢量能分配不均,且快篩有1成的偽陽性,如密切接觸者也居隔,會有限制自由爭議。同時立委高嘉瑜分享,國外的血氧機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12,31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974例本土個案及339例境外移入(26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中症新增29例,重症新增2例,以及2例死亡。 高齡族群中重症比例最高 羅一鈞籲接種疫苗 關於本日新增中重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今(29)日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缺席,陳時中表示「他在居家隔離」。因疾管署秘書室有1人確診,與他接觸較頻繁的周志浩需要居家隔離;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自己未與當事人接觸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疾病管制署主任秘書室昨(28)日1...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目前全國邁向防疫新階段,輕症多採居家隔離,近來民眾對於居家該準備的用品討論熱烈,其中用來監測血氧濃度的「血氧機」價格不便宜,而且市面上也呈現缺貨的情形,有錢也很難買到。立委高嘉瑜也關注到這個問題,呼籲政府能放寬相關規定,讓民眾可以容易取得防疫物資。 高嘉瑜舉國外的例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