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引進全吸收性血管支架 開創心血管第二春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花蓮一名30多歲的L先生,原本一直以為走路會喘是因為自己體重過重,沒想到最近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至花蓮慈濟醫院經過運動心電圖等檢查後,確診心臟內有一條血管,有85%的嚴重阻塞,院方決定利用最新引進的「全吸收性血管支架」來進行心導管手術。

隨著醫藥科技的不停進步,被用來治療心肌梗塞的心臟支架種類也越來越多;花蓮慈濟醫院王志鴻副院長表示,傳統的金屬支架在打通並支撐阻塞血管之後,由於無法被人體吸收,每年約有千分之三的機率發生慢性血栓,死亡率將近50%,而經全吸收性支架進行心導管治療,可以減低患部發生慢性血栓的狀況。

王志鴻副院長指出,全吸收性血管支架除了兼具塗藥效用,特別的是不同於傳統金屬支架,全吸收性血管支架會在人體內分解為水與二氧化碳,大約兩至三年內,就會被身體完全吸收,可以避免因為金屬支架支撐而影響血管內皮細胞,進而失去血管原本的彈性。

根據統計,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名列第二,是繼癌症之後最常危及性命的疾病;王志鴻副院長呼籲,不管醫療科技再怎麼發達,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外食機會多,若再加上抽菸、飲酒等習慣,都會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然而其實保持身體健康的最大訣竅,就是在生活習慣當中維持,而若有胸悶、胸痛身體不適等症狀,不要過度忍耐,應及早發現疾病、正確治療即可恢復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317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比起過度節食、服用減肥藥等激烈的減重方法,最近168斷食法在瘦身相當熱門,而所謂「168斷食法」,是指1天中16小時斷食、8小時進食的概念。原理在於利用禁食的時間讓身體內肝醣、葡萄糖用完後,接著進入燃燒脂肪的狀態,其他如186斷食法、52斷食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16...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民防疫戴口罩,冬季常見的小兒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明顯下降,但小兒科醫師發現小兒腸胃炎卻增加了!因此,必須特別注意飲食安全。戴口罩呼吸道感染發生率降 腸胃炎患者反增加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觀察,往年每到冬季,來看診的十個病童,罹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接近六位。今年最特別的是,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花蓮報導】2歲半的小涵(化名)因持續兩三日的發燒,且不願開口說話、進食,被送往花蓮慈濟醫院就診,檢查發現是深頸部後咽腔膿瘍壓迫所致,經小兒部張雲傑醫師診斷需盡快動手術,並立刻聯繫耳鼻喉科周昱甫醫師做清創和引流,所幸小涵在術後恢復良好,日前已順利出院。 解析小兒急重症 後咽腔膿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0歲張姓患者,過去有胃食道逆流的病史,三十年來排便頻繁,一天至少4次,多則8次,大便水樣且有黏液,伴隨肛門灼熱,排便急有時忍耐不住,夏天症狀加重,情緒緊張會誘發腹痛且排便增加。大腸鏡檢查無異常情況,排除發炎性大腸炎、惡性腫瘤等疾病,西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腸躁症嚴重影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