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導管術後用藥莫輕忽 以免心肌梗塞上身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目前多數冠狀動脈疾病多採較方便,住院及恢復天數短,安全性較高的心導管手術作為治療為首選;醫師提醒,心導管術後都需要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安全,病人術後千萬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心肌梗塞上身。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科主任陳志成表示,隨著國人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劇增、缺乏運動等因素,不僅造成國內年輕族群肥胖、三高的問題逐漸增多,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年齡已逐漸下降,甚至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年輕,在門診中,不時能見到30歲出頭的患者因胸口不適或胸悶等疑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前來求診。

陳主任指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方式有許多種,像症狀較輕微的病患可用口服用藥來控制,對於已出現血管阻塞的患者,就得考慮開心手術或心導管手術來打通血管,但由於開心手術風險較高且住院天數及恢復期長,目前多數冠狀動脈疾病多採較方便,住院及恢復天數短,安全性較高的心導管手術作為治療為首選。

心導管手術屬於微創型手術,透過纖細的導管將支撐血管的支架送入阻塞的部位中,藉由氣球擴張術將支架撐起、打通受阻塞的血管。其中,植入支架種類又可分為塗藥支架與裸金屬支架,但後者再阻塞率高,若是糖尿病或腎臟疾病患者使用,再阻塞率恐高達50%,因此一般建議特殊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疾病)患者,多以能大幅降低再阻塞率的塗藥支架作為治療的較佳選擇。

但不論心導管手術植入何種支架,為確保病患術後的安全,術後都需要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安全。美國FDA就曾對裝置塗藥支架的心導管術後病患,提出至少服用一年以上的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的建議,避免造成已打通的血管產生血栓,將打通的血管再次阻塞。

陳主任提到,常聽許多門診患者抱怨服藥期間過長的問題,但除非是有拔牙、植牙或其他可能出血的手術需求或其他因素等,才會建議暫停用藥。過去就曾有患者因未得醫師同意而自行停藥,殊料竟不幸造成心肌梗塞的悲劇,不可不慎。

近日最新研究報告出爐,歐盟亦針對部份新款塗藥支架,提出可縮短服用抗血小板藥物至一個月的建議,可說是病患的新福音,這種特殊新一代支架的適應症都需視病人狀況,且必須和醫師充份溝通配合。

陳主任提醒,民眾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很多種,像是三高、糖尿病、壓力、抽菸、喝酒、不運動、家族遺傳等,社會大眾應自我檢視是否有上述危險因子,平時也應該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期運動,如有家族遺傳病史,更該提高自我警覺,定期健康檢查,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87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般人都知道鉛會危害健康,但日常生活中含鉛的產品並不少見,例如汽油、油漆、染髮劑、水龍頭、電子產品等。醫師指出,鉛對人體傷害不容小覷,影響涵蓋全身,包括神經、肝臟、消化、血液、腎臟、生殖系統。鉛釋放溶於空氣、土壤、水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寒流發威,玉山、合歡山、梨山、陽明山、太平山、拉拉山、烏來、新竹五峰、苗栗南庄,也都下雪了,全台氣溫直直落,讓人冷到受不了。中醫師建議,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可以用40至42度C的溫水泡腳取暖,透過刺激雙腳66個穴位,促進血液循環,身體自然就能暖起來。泡腳養生保健 一年四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可說是女性的「腹中大患」,台灣女性近5成都有子宮肌瘤的困擾,出現不正常出血、經期長、出血量大等症狀,甚至導致長期貧血,影響生活與工作品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指出,子宮肌瘤若是體積大、並造成貧血、壓迫膀胱或不孕等症狀,會需要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綜合報導)在醫療照護領域,設備與環境固然重要,但不可否認地,醫護人員對病患的影響更甚。目前Physician Rating Websites (PRWs),提供一個專門評比醫師的平台,除了可以評比醫師,也能針對商品或是服務給予評價。該網站透過評比的方式,改變以往的醫病關係,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