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愛挖鼻孔?頻繁挖會帶來的後果,你承擔得起嗎?

愛挖鼻孔?頻繁挖會帶來的後果,你承擔得起嗎?

  挖鼻孔這種討厭卻又無可避免的習慣,四分之一青少年每天平均進行4次。科學家亦曾試圖研究它的目的何在,卻徒勞無功;退一步說,即使鼻屎和鼻涕能吃得下去,但也沒有營養可言。有解釋認為,挖鼻孔會強化免疫系統。 挖鼻孔這一動作在網上被認為是「鄙視」的意思。

  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壞習慣,在不經意間就養成了,想要改掉則可能也需要時間,挖鼻孔這個動作雖然不雅,但卻是很多人常有的習慣,尤其是在乾燥的時節,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去挖鼻孔,看似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卻可能導致鼻炎等不良的後果,因此一定要注意。

    頻繁的挖鼻孔動作,即使不會立刻損傷鼻孔,指甲中攜帶的病毒和細菌也會殘留在鼻腔裡面,一旦鼻腔內的溫度、濕度達到它們生存所需條件,細菌會大量的繁殖,繼而引發上呼吸道感染。此外,鼻黏膜遭受機械性刺激容易引起鼻內炎症,如急性鼻炎、鼻竇炎。由於鼻部處於面部危險三角區內,若炎症控制不好,有可能侵入顱內,危及生命。

  如果鼻內進了灰塵,可以用乾淨的棉簽或者紗布蘸取適量生理鹽水進行清洗。鼻部乾燥時可滴1~2滴植物油在鼻腔中,以保持黏膜滋潤。鼻炎、鼻竇炎患者,在污染較為嚴重的環境中工作的人,鼻部乾燥較為嚴重和鼻部手術後的人可以到醫院進行鼻部沖洗,可有效緩解不適。

 鼻子是人體呼吸道的門戶。鼻腔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分泌粘性液體,加溫寒冷空氣,濕潤乾燥空氣。鼻毛縱橫交錯,如保護屏障,過濾吸入空氣重的灰塵雜質。鼻子功能正常與否直接關係到呼吸道健康。

  不良挖鼻孔習慣往往導致萎縮性鼻炎。由於鼻粘膜萎縮、分泌物減少,鼻腔的防禦能力下降或喪失,導致一系列的呼吸系統的疾病,如慢性咽炎、慢性氣管炎、鼻竇炎,甚至容易繼發肺內感染等疾病。

  人體的鼻腔內有一層很薄的粘膜,下面有十分豐富的毛細血管,如經常挖鼻孔,就會使毛細血管受到損傷產生流血現象。

  前鼻庭裡有許多鼻毛,形成一道「防護林」,將空氣中混雜的灰塵和細菌阻擋住,不讓它們進入肺部。挖鼻孔時常會將鼻毛挖掉,使鼻腔成為微生物侵襲的門戶,同時也可引起前鼻腔感染,嚴重者可造成顱內化膿性感染,因為鼻腔的靜脈與頭顱腔內的靜脈相連通。所以鼻子為中心的「危險三角區」切不可輕舉妄動。

  如果感冒時,鼻腔內分泌物較多引起幹痂,可用棉簽沾水後濕潤粘膜再輕輕地將干痂撥出來,千萬不要隨便挖鼻孔,以免引起流血、感染。 

  正常的鼻孔受到污染空氣的刺激或空氣乾燥時,也會引起鼻孔發癢和發乾,但不要用於手指去挖鼻孔。養成挖鼻孔解癢的習慣是不好的。因為鼻孔里長有很多鼻毛,這些毛互相交織成網狀,可以把吸入的空氣中的灰塵、顆粒、細菌等不潔之物阻擋住,起到清潔吸入空氣、保護呼吸道的作用。另外,在鼻孔前部有皮膚保護,細菌等不能侵入。如果經常用手指挖鼻孔,堅硬的指甲損傷了鼻孔裡的皮膚,就可以引起感染。

  即使未發生感染,但是損傷了皮膚在愈時也要形成一層痂,鼻孔裡結痂是很不舒服的,於是總想用手指把它挖掉,這樣就會出現挖了又長,長了又挖的長期不癒的情況。 

  在鼻內結痂產生不舒服感覺時,應當忍耐和克制,不要用手指挖鼻孔,這樣,只要經過幾天時間,傷口癒合,痂皮脫落了,不舒服的感覺就消失了。如果結痂面過大,鼻癢難以忍受,可以涂些藥膏或氧化鋅油,使痂皮軟化,鼻癢就會緩解。

  有人認為挖鼻孔時只要注意些,不挖傷了就沒有關係。不是的,有時即使自己未感到挖傷,也沒有挖痛,但也常會造成輕微的擦傷,這樣就破壞了皮膚的正常防護功能,給細菌侵入開闢道路,而會產生感染,形成癤腫。鼻孔部位一旦發生癤腫,不僅非常疼痛,而且這個部位的炎症很容易擴展。

  如果處理不及時,炎症擴展開來,就有危及生命的危險,由於這個區域很易引危險,所以醫學上把這個部位叫作危險三角區。因而一定不要養成挖鼻孔的習慣。另外,拔鼻毛和挖鼻孔一樣,也可以引起同樣的危害。有挖鼻孔和拔鼻毛習慣的人,應當把這種不良的習慣改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的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人就算睡覺前喝咖啡,還是可以睡得很安穩,一覺到天明,可是有的人就不是這樣了,只要睡前(甚至是當天下午)喝咖啡,就會很難睡,可能在床上躺好幾小時,都還是睡不著、睡眠品質大受影響。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民眾喝咖啡,之所以有這樣的差異,可能是基因造成。 每個人對咖啡的反應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統計,全台約有200多萬名腎臟病人,除了去醫院接受血液透析之外,也可選擇居家腹膜透析;其中也有很多腎臟病人是由血液透析再改由腹膜透析。醫師提醒,當血液透析改由腹膜透析時,必須要將靜脈瘻管關閉,否則恐因血流過大而導致心臟衰竭。 血液透析需以靜脈瘻管來洗腎 血液透析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排便習慣突然大變,別輕忽以為是小事!一名五十多歲男子,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是便秘一族,往往一整個禮拜才難得能夠好好的「解放」一次,且糞便又硬又粗,不過近幾個月以來,排便突然變得順暢,不但天天解便,甚至一天要照三餐跑廁所好幾次,糞便也變細,偶然檢查赫然發現已是第三期大腸直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下肢靜脈曲張會在小腿肚出現有如蚯蚓般的突出物,除了不好看之外,更會有下肢腫脹與疼痛等問題,除了西醫治療外,中醫也可以利用針刺放血來治療;中醫師則是提醒,想要改善下肢靜脈曲張,除了就醫治療,還必須要注意應避免久坐和久站。 會出現腫脹和疼痛 下肢靜脈曲張多見於經常久坐或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