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慢性病患罹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年增8%

慢性病患罹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年增8%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在台灣約有23萬名心房顫動的病患,根據臺北榮總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心房顫動病患若合併多種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每年的中風率可高達8%,且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且沒有危險因子的心房顫動病患,每年也有1.15%的中風率,是西方國家的將近2倍。

血液流動不佳 容易形成血栓

臺北榮總陳適安醫師表示,所謂心房顫動是指心房快速而不規律的跳動,一旦發生時,因心房無有效的收縮,心房內的血液處於流動不佳的狀態,所以,很容易凝結成血栓,一旦這血栓流到腦部,就會阻塞腦部血管,進而造成腦中風。

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心房顫動會增加5倍腦中風的風險,且心房顫動導致的中風,預後很差、復發率高。

服用抗凝血藥物 可降低64%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造成的腦中風雖然可怕,但其實是可以預防的,除了規律的作息和適度的運動外,要預防心房顫動導致的腦中風,最有效的方法是服用口服抗凝血藥物。

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抗凝血藥物可大幅下降64%的中風風險,然而,傳統的抗凝血藥物,病患需要時常接受抽血以監測藥物濃度,不但使用上不方便,還可能會增加腦出血的風險,因此,接受度並不高。

但近幾年已有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藥物問世,相較於傳統的藥物,不但使用上更方便,不需監測藥物濃度,腦出血的風險也大幅降低,所以,針對高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新型抗凝血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民眾可和醫師討論,尋求專業的建議。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季節轉換之時,頭皮總會癢得不得了,撥動髮絲時還會「雪花紛飛」掉下一片片又黃又油的屑屑,這時進一步按壓頭皮,還會有硬塊般的觸感,甚至有如傷口般的疼痛,這是發炎,還是頭皮長了痘痘呢?其實,這正是所謂的脂漏性皮膚炎。 好發於兩大族群 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皮膚科主任葉育文表示,脂漏性皮膚炎是濕疹的一種,形成...

閱讀詳情 »

「醫生,我覺得我好像得了流行性感冒!」嚴寒的冬天,各大醫院診所,常常可以聽見病患拖著虛弱的身體,詢問著醫生這個問題,但經診斷後,多數人只是一般的感冒。 你一定好奇,流感與感冒差別到底在哪? 比一比!感冒與流感的不同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 李彥儀)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至署防疫醫師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冒汗、心跳加速,接著眼前一黑,砰地一聲倒地!今年53歲的康先生,是三鐵健將,平時生活規律、卻在今年9月底,突然發生劇烈氣喘,接著昏倒喪失意識,經緊急送醫急救後,目前維持定期追蹤觀察,小心昏倒可能是嚴重疾病的預告。 無及時搶救 有可能造成猝死或中風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下來?減重已是全民運動,除了減重方式不正確外,有部份則是外來影響,即為藥物性肥胖,58歲李小姐長期服用類固醇,出現典型副作用如水牛肩、月亮臉等,試了很多方式都無法改善,參加醫院電刺激課程後,1個月內不只體脂降低,上下腹圍各減少17公分、大腿減少5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