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採集野生菇類 竟吃到二級毒品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日前有平面媒體報導,有民眾因擅自採集擎天崗上的迷幻蘑菇,食用後出現空間扭曲幻覺等症狀,食藥署提醒,春夏交替之際,是野生菇類生長的黃金時間,提醒民眾,切忌採集來路不明的野生菇類,以免吃到「迷幻蘑菇」。

食藥署管制藥品組劉淑芬副組長指出,該民眾可能是誤食了含有西洛西賓(Psilocybine或Psilocybin)成分的菇類,這類蕈類多生長於美洲及歐洲,俗稱「魔菇」或「幻菇」。此類天然成分雖不具有醫療用途,但會影響中樞神經而產生幻覺。

一般來說,食用後會感到肌肉無力、心跳過速、瞳孔放大、口乾、噁心感及迷幻感,若食用較高劑量則會出現視覺上的幻覺及知覺扭曲。通常食用後20分鐘內會出現上述症狀,影響時間可維持6小時,但也曾有使用者在使用後兩星期至三個月,仍持續出現迷幻症狀。

目前我國衛福部已將迷幻蘑菇列為第二級毒品與第二級管制藥品加強管理,但因其外觀不像一般民眾所認知的蘑菇那般漂亮鮮豔,常因難以辨識而被誤食,加上現在正處於春夏交替之際,梅雨季節來臨,氣溫和雨量都適合野生菇類生長,提醒民眾,切勿於郊外隨意採集與食用來路不明的蕈類,以免誤食而造成身體危害。

食藥署也呼籲,倘若不幸誤食蘑菇,也應立即使患者嘔吐,將胃中的內容物排出,並緊急送醫治療。相關的食餘應儘量保存,以利判定病因及研擬治療方向。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78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屬於年輕較為常見的心律不整,治療上,傳統心室上頻脈心導管電燒灼手術雖成功率達九成以上,但病患得接受輻射線的曝露,得承受潛在性輻射傷害風險。臺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心臟電氣生理科主任謝育整指出,目前已能透過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精準定位病灶,大幅降低射線的曝露劑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肝囊腫屬於良性肝臟疾患,主要因囊腫裡頭充滿著液體導致,又稱為肝水泡,除了先天性,也可能外傷導致。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外科廖師賢醫師解釋,囊腫數可能為單一個或多個,就連大小也不一定,可能小於0.2公分,也可能大至20公分,通常若無症狀不需要處置,僅需定期追蹤即可,除非囊腫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心臟手術可能會令人感到壓力大和焦慮,但研究人員可能找到了1個可以減輕患者焦慮和術後疼痛的方法,而且沒有其他副作用。荷蘭的研究團隊的發現,在手術期間聽音樂這項簡單的動作,可能有助於患者恢復,研究刊登在《開放心臟》(Open Heart)期刊。 荷蘭的團隊分析了16項研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食物中毒不僅會發生在天氣炎熱時,即使進入秋冬季節也不容小覷,像是食用未澈底加熱的蛋品、畜禽產品,或是餐點遭生食污染等情況,就可能出現嘔吐、腹瀉和發燒等症狀。食藥署表示,食物中毒其實主要是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導致,因此平時做好衛生操作習慣,且徹底加熱,才能避免上吐下瀉。生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